窗外雨水淅淅沥沥带来丝丝凉意,屋内诤言声声泛起阵阵暖流。
7月3日上午,省政协十一届二十一次常委会议分组讨论中,与会者围绕《云南省2017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谏真言、献良策。
参加本次常委会议讨论的不仅有省政协常委,还有来自民主党派和州市基层的省政协委员。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上半年的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能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任务来之不易。”大家在发言时,纷纷以此开场。在对成绩给予肯定的同时,常委、委员们也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实体经济发展、扶贫攻坚等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上半年成绩喜人,但我们也要看到数字之外的发展内生动力所在,不能够盲目乐观。”田云翔常委发言时中肯提出,下半年提出的6项措施有力,改革力度也很大,但在有的方面还需更加严谨,特别是扶贫攻坚方面还要加大力度。
大家认为,要实现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筑牢“稳”的基础,下足“进”的功夫。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治本良药,是振兴云南工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实体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根本途径。
在分组讨论中,如何加快我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是常委、委员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国企项目多,资金集中,但缺乏人才,项目的同质化问题应引起重视。” 万立常委结合自己本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投资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更要提高各部门的办事质量和效率。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一些常委、委员在讨论中指出,民营经济是加速产业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支撑,但民营经济中的中小微企业面临发展空间小、创新发展难、做大做强机遇少的问题。
“虽然我省提出了围绕8大重点产业,要实施‘一企一策’,但民营企业究竟应该在其中做什么却感觉找不到方向。”刘亮常委认为,对于我省提出的重点产业,应该给企业指明方向该如何参与其中,政府还需加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对于,民企在项目上傍国企这个“大款”,刘亮认为这并不是好事,国企应该做的是平台和渠道的建设,更多的是为云南经济发展筑巢引凤,疏渠引水。
另外,刘亮提出的电商迅速崛起导致云南的实体经济受冲击,削弱了地方特色,去本地化沦为资源输出地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有常委提出云南应该做跨境电商。
白文彬常委提出,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扶持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关注沿边经济带建设。“现在口岸通而不畅,通而不活的问题依然突出。”他认为,应该把云南的口岸区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下半年我省将研究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意见,重点解决好企业工业功底成本过高的问题,全面取消我省及省以下附着在工业用地上的各种提成。这一信息,让常委和委员们倍感振奋。“从我省的签约项目多,开工率低就可以看出工业用地费用高所带来的弊端了。”傅汝林常委表示,相信随着这一措施的实施,这一局面将会改变。
对于我省将要策划组建云南省金控集团,成立省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的新提法。常委、委员们认为这是我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控制政府债务,积极化解金融、准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
“扶贫攻坚是一大民生,公路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看了省外高速公路带来的变化,非常希望云南早日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列席会议的曲靖市政协主席朱德光说,“确保在2020年全部建成运营,实现125个县(市、区)全通高速”这一信息非常振奋人心。(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