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常委会议 > 正文

聚智合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发布时间: 2018-06-25 11:28:08   来源: 原创  

健康扶贫如何才能实现不返贫?产业扶贫如何才能做到真脱贫?生态扶贫如何才能收获“美丽”与“富裕”?边境扶贫如何才能实现安得下、守得住、能致富?621日,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举行大会发言。省政协主席李江主持会议,12位省政协常委围绕“加大力度推进云南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大会主题,相继登台发言。台上,言辞恳切,真知灼见频现。台下,凝神静听,激发广泛共鸣。

常委们在发言中提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必须作为脱贫攻坚的“上甘岭”,拔穷根、下猛药,聚智合力攻克深度贫困“山头”。

                      健全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深入推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健康扶贫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张红苹常委首先从健康扶贫入手,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指出:要完善云南省健康扶贫政策,建立健全每一个家庭“不因病而致贫和返贫”的长效机制,并建议积极探索建立“建档立卡户合理择医、医院合理诊疗与合理控费”机制,建立全省建档立卡户参保费实行政府和个人分类分担的医保缴费机制,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巩固乡村医生队伍。

 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深度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信息不畅、生态脆弱、发展基础差,扶贫开发既面临生态修复治理和保护环境的重任,又面临产业发展难、脱贫成本高的困境。”熊瑞丽常委认为,产业扶贫是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巩固长期脱贫成果的根本举措。

如何找准云南脱贫攻坚的产业路径?熊瑞丽建议,要做好产业扶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注重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高中建常委建议,从省级层面搭建农产品种植、农产品交易大数据中心平台,全面梳理27个深度贫困县5970个贫困行政村“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清单,运用电子信息平台精准指导规模化种植,避免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

伍达天常委认为,产业扶贫最难的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少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共享机制。“这种情况在奶牛养殖业内屡见不鲜,即奶牛养殖业不断亏损,牛奶加工业利润却屡创新高。”伍达天建议,政府要做好中间服务,在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之间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一方面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节约组织成本、建设成本、时间成本,一方面鼓励贫困户以农业产业工人的身份参与到产业化联合体中。

曹荣根常委建议,要出台和落实产业扶贫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到深度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贫。在深度贫困地区针对龙头企业构建“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开展“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业务。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全国精准扶贫10大品牌之一,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途径。”李大剑常委说,“万企帮万村”解决了帮谁的问题,但没有有效解决谁来帮“万企”的问题,很多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李大剑提出,要推动落实《政策性金融支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战略合作协议》,公益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税收优惠、扶贫龙头企业认定等特殊支持政策,真正为解决“万企帮万村”,谁来帮“万企”做出努力,让企业放心专心参与到“万企帮万村”行动中。

 打造脱贫攻坚长效生态机制

  段昌群常委说,云南省贫困面广,量大,现有生态扶贫的资源总量不足,覆盖的扶贫面小,支持力度小,脱贫程度低,产业发展乏力,脱贫稳定性差,还没有形成很好的长效机制和长远的制度安排。需要创新生态扶贫思路,争取国家政策资源和经济资源,打造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长效生态机制。要积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创建,拓展生态扶贫和协调发展新途径。

“深度贫困地区缺资金,缺项目,但最缺的还是人才。”李银峰常委认为,一些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大,但由于缺人才、缺技术,劳动者素质低,社会发育程度不高,导致了“富饶的贫困”。

李银峰建议,要拓展人才引进的视野和空间,发挥好自身“造血”功能和引进人才并重,在引进在职高端人才的同时,可尝试引进发达地区离退休人才,积极发挥他们技术过硬、学识丰富的优势,为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建设魅力边境特色小镇

   “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因素以及社会发展程度低等原因,‘直过民族’聚居区总体发展滞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杨晓红常委说,目前,“直过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依旧存在缺乏产业支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内生动力不足、边民补助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对“直过民族”地区特殊产业扶持力度,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直过民族”地区均衡教育发展水平,加大对边境扶持的政策倾斜力度,维护边境安全稳定。

魏艺红常委建议,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明确加大支持边境小城镇建设的力度,对边境地区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城旅结合、城乡统筹、充满魅力的边境特色小城镇,让边贸更活跃、边民来往更便捷。

熊梅常委建议,要推动边境地区优化行政区划,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加强边境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建设,加强边境劳务外国人管理,积极引导中央和省财政扶贫资金、援助资金向边境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县倾斜。

 提高职业教育对建档户普及率

  宋光兴常委从发展教育脱贫的角度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做好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和就业工作,深入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对建档立卡户的普及率。

听取了常委们的发言后,副省长陈舜代表省政府发言。他说,省政协把推进云南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作为常委会议的专题协商议题,各位常委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很多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能”监督、“善”监督、“敢”监督的履职能力,对推动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了智力支持。在云南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省政协常委们提出了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边境扶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是要探索出一条边境地区脱贫固边的新路子,我们需要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

陈舜表示,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下一步,省政府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助力脱贫攻坚。 高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