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 正文

“穿越”古今 “联通”空间——民进云南省委会提案聚焦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4-01 10:09:14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云南政协报记者 魏 溦 通 讯 员 张海澜

“西安市文旅AR体验项目让年轻人在虚拟长安城里寻宝打卡,让汉服馆和文创店实现创收。”

“四川省自贡市的元宇宙灯会线上观灯人数是线下的三倍,门票收入显著增加……”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民进云南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这是2024年民进云南省委会紧扣云南发展,用脚步走出来的一件提案。提案中翔实的数据沾着“泥土”、带着“热气”,为处于发展困境中的传统旅游景区找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该件提案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数字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依然有大量传统文旅产业无法寻找到发展路径,解题还需坚持“变”与“不变”。

“变”是思路

“销量下滑,客流量不稳定,不是我们不想搞数字化,实在是摸不着门道。”“不是不想转型,是转型的代价太沉重。”在民进云南省委会的调研过程中,部分景区、景点和文旅产业相关负责人集中反映着同一个问题。他们认为,通过科技赋能、政策保障、人才培育多措并举是实现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大量文旅项目仍停留在“拍照片发朋友圈”的初级数字化阶段,传播力度较弱。通过大数据对比更是令人心惊:江苏省某古镇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突破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多个技术难点;重庆市洪崖洞的光影夜市2.0版本通过引入“光感折扣”等创新措施,成功带动了商户收入和游客流量的增长。对比其他省(市),云南数字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有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偏弱,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等还没有整体形成,景区、景点、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较淡薄,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深度、广度不足、创新不力。

随着调研的深入,更多问题浮出水面:云南文旅营销缺乏整体包装,特别是适应数字时代、依托新媒体为主的,有辨识度的精准营销急需加强,让“流量”变“留量”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调研组指出,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数字文旅年均接待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节节攀升,自贡市灯会线上衍生品销售逐年增加,涨势喜人,而云南坐拥民族文化富矿,却在数字文旅赛道上步履蹒跚。

在摸清“症结”后,民进云南省委会通过持续调研,“核心内容”也逐渐清晰:必须构建古今交映、地域穿越、文化铸魂,符合新形势、新需求、新供给,可知、可感、可体验的云南旅游大市场,让云岭大地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

“建立健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紧抓媒体主阵地,打造线上宣传矩阵。”“强化人才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助推全域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在提案中,民进云南省委会“对症下药”,紧扣问题堵点提建议、献良策,以实干之姿谱写新时代的履职篇章。

“不变”是内涵

提案中有这样一条建议备受关注——突出民族优秀文化元素,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数字文旅。

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任凭大浪淘沙也依然散发耀眼光彩的珍珠。民进云南省委会在一次次调研中感触颇深,有调研组成员认为,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唯有与数字化发展趋势相融才能开发出更大潜力。

“提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全省统一的各少数民族文化IP,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世界数字孪生。”提案建议,应加强民族文化与旅游虚拟创意产品开发,突出民族节日、茶马古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元素,整合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新互动、元宇宙等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景区景点升级、“元宇宙”数字文旅项目实施、影视动画网游制作、潮玩文旅产品开发,鼓励支持二次创作,让文化“活”起来、古今“穿越”起来、空间“联通”起来。

民进云南省委会在提案中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场景:云南各民族团结奋进,生活淳朴和谐,民族文化与数字化共融共促、融会贯通,在少数民族特色文旅和边疆现代城市建设间展开一幅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画卷。

“筑巢引凤强化人才保障”“打造新媒体宣传矩阵讲好云南故事”“快速打造数字文旅爆款产品让‘流量’变‘留量’”……数字为经、文化作纬,民进云南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以一条条建议描绘了云南数字文旅的发展前景。当传统文化拥抱未来技术,古老的山川风物便能焕发青春,在数字星河中讲述新的云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