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不歇每一天 ——省政协扶贫挂联点腾冲市猴桥镇“国门新村”傈僳族边地文化交流暨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汇报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 2017-05-05 15:08:07   来源: 原创  

  “熊熊的篝火烧起来,亲人呀,请喝杯酒吧。欢快的噶跳起来,客人呀,一起庆祝吧。”

  4月28日晚,在位于中缅边境的省政协“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挂联点腾冲市猴桥镇国门新村文化广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万余人用傈僳族特有的歌舞方式,一起讲述这个村庄的巨大变化。

  为集中交流傈僳族边地文化和展示傈僳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变迁,猴桥镇于4月28日到30日,举办“傈僳族边地文化交流暨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汇报活动”。

  走进遍地傈僳族村庄,感受边地傈僳族文化魅力,体验少数民族新生活。一次别开生面的际遇由此开始——

走出国门的最后一站

  站在国门新村村前的大榕树下, 国际大通道腾密公路穿过槟榔江,从国门新村村前而过。“中国腾冲猴桥口岸”的国门,雄伟矗立,迎送着熙来攘往的车队和人们。

  作为走出国门的最后一个村寨,国门新村属于猴桥社区,历史上人们习惯称黑泥塘,辖蔡家寨、余家寨两个村民小组,有113户487人,全部为傈僳族。

  “这里人民习惯上叫黑泥塘。历史上一直是个穷地方。”猴桥村党支部书记蔡文辉目前介绍说,“但是,随着二级公路修通,国门建起,村庄建设的推进,人们也就习惯了国门新村的称呼。”

  2006年腾密公路建成通车。2014年猴桥边检站前移,从槟榔江迁至黑泥塘。从2015年8月省政协挂联帮扶开始,国门新村建设进入快车道,基础设施、新建民族文化广场建设、家居环境提升改造、村庄提升改造等。目前,各项建设概算总投资已完成投资1358万元。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一天天地感受到了让人心跳的变化。投资828万元的环寨路已完工投入使用,投资660万元新建集停车场、刀杆广场、傈僳族风情街、民俗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517平方米)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崭新呈现在面前。投资450万元,对113户农户的家居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已完成屋面加固48户。

  10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的是黑夜,点亮的更是傈僳族群众的生活。

  红叶李、木瓜树、桂花树、云南樱花、紫薇、月季、玫瑰、藤蔓植物对村内空闲土地进行绿化,美化上导入傈僳族民族元素。拆除及包装喷绘空心砖墙体等现代建筑材料,利用本地鹅卵石、老洋河石等支砌墙体及特色栅栏和藤蔓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对道路两旁进行美化。

  一系列的建设还包括打造旅游示范户,结合乡村旅游,全力打造旅游示范户;打造农家餐馆、旅馆。结合国门新村实际,根据群众意愿开展服务业、种养殖业、电脑、厨师等技术培训,培训方式为政府统一组织。

  毫无疑问,作为走出国门的最后一站,今天的国门新村已经成为进入国门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一张充满自信与骄傲的笑脸……

走向新生活的一步

  猴桥镇是中缅边境一个集边疆、高寒山区、少数民族为一体的贫困乡镇。到2016年底,全镇人口28832人,傈僳族人口5000余人;末建档立卡户235户802人,全是傈僳族。

  自省政协挂联帮扶猴桥以来,与猴桥镇一道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首位,进行重点帮扶,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部署、一同落实。经过努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镇群众和建档立卡贫困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均已符合脱贫退出标准,包括猴桥社区在内,全镇顺利实现率先脱贫出列。

  腾冲市城到猴桥为省道,路面等级为二级柏油路面,硬化率为100%。9个行政村的道路总长70.2公里,硬化率达100%;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有123个,全部通公路,通路率达100%。

  人畜饮水、移民安置、整乡推进等工程项目力度加大,整合多种项目资金,已解决安全人饮28990人。所辖自然村全部通自来水,安全人饮工程已全覆盖,自来水直接入户。猴桥镇轮马社区、胆扎社区、下街社区及其他6个社区部分村民小组已实现集中式供水。

  通过农村电网改造,猴桥镇共9个行政村通电率达100%。9个社区农户均已安装户户通、数字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光纤网络已全覆盖,13所学校、1所镇卫生院和9所村卫生室均已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

  猴桥镇拥有1所标准化的镇卫生院,9个社区每个社区有1所标准化的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已建设镇级文化站和文化广场,每个行政村均建设了1个村级公共活动场所。猴桥镇辖9个社区,每个社区2016年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万元。

  7—16岁适龄儿童有3024人,入学率为100%。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除了享受扶贫资金的补助外,被录取的大中专生(含建档立卡贫困生)还享受镇人民政府财政专款补助。省政协通过与相关基金会合作,在腾冲全市开展孤儿上学救助。

  强化产业扶贫的支撑作用,切实增强了产业扶贫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大力扶持以蔬菜、油菜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

  2016年,猴桥镇完成生产总值10.7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22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5元。

  猴桥镇的率先脱贫,展示的是各级各部门攻坚脱贫的决心与信心。脱贫,迈出的是全面迈向小康的第一步,迈出的更是走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歌舞不歇每一天

  刀杆节是傈僳族的传统节日,以“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惊险表演而名扬四海。刀杆节对于傈僳族人民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促进民族团结都有现实意义。

  4月28日的主题联欢晚会上,舞蹈《欢乐的滴哩图》《尼尺目刮》《傈僳欢歌》《告诉我的心上人》《思念傈僳(IMISS LI-SU)》等舞出的是傈僳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欢乐、村庄换新颜换出的新生活,唱出的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喊和愉悦。

  熊熊的篝火象征着傈僳族群众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幸福生活,象征着天下“傈僳是一家”民族情感。“下火海”,傈僳族汉子光着双脚,在一堆堆通红的木炭上来回跳动,毫不畏惧,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上刀山”,傈僳族汉子赤脚攀上捆绑着36把锋利砍刀的刀山,象征着傈僳族英勇无比的豪迈情怀和爱国热情。

  射弩、爬杆、弹弓等傈僳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展示的是傈僳族群众的勤劳和热爱生活的勇敢。

  歌舞不歇每一天,歌舞不断翻新篇。在为期三天的活动期间,活动异彩纷呈,还举办了“下火海”千人大噶等活动。来自缅甸、泰国的傈僳族文化组织也应邀参加了有关交流活动。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傈僳族发展促进会暨云南省民族学会傈僳族研究会会议,选举产生了保山市傈僳研究会新的理事会,来自云南大学、保山市、楚雄州德宏州、怒江州等的专家学者,围绕傈僳族文化、“一带一路”战略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活动结束后,省政协将邀请相关旅游规划专家赴猴桥对国门新村发展旅游进行深层次规划,同时,组织猴桥社区干部骨干到外地观摩学习农村家居环境提升改造。 (黄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