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精神,扎实做好省政协挂联点腾冲市猴桥镇猴桥社区旅游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省政协刘建华秘书长带领颜希权副秘书长等一行,于2017年4月13日,赴猴桥社区“国门新村”开展调研,并召开了“国门新村”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会上,刘建华秘书长结合自己多年的旅游部门工作经验和猴桥镇实际情况,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在猴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国门新村”旅游产业的六条措施和要求。讲话在会上引起热烈反响。现将刘建华秘书长的讲话进行转发,望省政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腾冲市相关领导和猴桥社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通过各级共同努力,争取把猴桥打造成为优秀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省政协刘建华秘书长在“国门新村”
旅游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云南省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刘建华
(2017年4月13日 根据录音整理)
“国门新村”是省政协机关在猴桥社区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门新村”建设,改善提升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质量,为贫困村寨培育具有持续“造血”功能的富民产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边疆少数民族村寨如期实现。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从猴桥实际出发,最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就是对外贸易、民族文化旅游,以及特色农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从规划入手,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民族文化特色打造等项目。目前,这些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培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的工作即将正式拉开序幕。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既是建设推进会,也是宣传推介会,还是交流研讨会,目的在于为下一步工作听取意见、理清思路,争取支持。刚才,猴桥镇党委书记李强对“国门新村”作了推介,大家围绕如何推进“国门新村”旅游发展作了很好的发言,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听了之后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发展旅游产业是猴桥脱贫攻坚走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今年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明确提出了下一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措施和要求。3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推进会,提出要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全行业转型升级华丽转身,这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促进云南旅游真正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重拳整治。在众多的扶贫手段和形式中,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大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扶贫开发当中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已经成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旅游扶贫投入小、门槛低、带动性强、覆盖面广。农户可以围绕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通过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销售民族工艺品、特色生态农产品等途径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个人投入小,就业容量大且方式灵活,能充分调动广大贫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旅游扶贫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甚至可以激活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带动连片贫困地区的整体脱贫。二是旅游扶贫效果好,持续性强,返贫率低。旅游扶贫是一种机会扶贫,能力扶贫。与社会救助及其他扶贫方式不同,旅游扶贫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种脱贫不仅经济效果好,还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谁在这个问题上觉醒早动手快,谁就赢得了发展的先机。三是旅游扶贫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乡村。今年省委提出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用最好的生态吸引游客。旅游业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诠释。发展旅游扶贫,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现在全省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是民族文化最厚重,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具有超常的吸引力。通过旅游扶贫,可以把各个民族沉淀的深厚文化挖掘出来弘扬开来,同时,还可以促进这些民族文化特色底蕴深厚的贫困村寨得到整体提升,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四是旅游扶贫是就地扶贫,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整体发展。旅游扶贫和外出打工脱贫、异地搬迁扶贫不同,是一种既不离乡又不离土的就地扶贫,可以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村整体发展。通过旅游扶贫,贫困群众就地脱贫致富,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出现的土地荒废、空心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还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提升贫困人口素质,改变贫困的整体面貌。
二、发展旅游产业是“国门新村”的优势所在
近期,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国门新村”是全省113个获命名挂牌的村寨之一。这既体现了中央对少数民族村寨的关心厚爱,也反映了“国门新村”的优势所在。总的来看,在猴桥社区及“国门新村”发展旅游产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政策机遇优势。近年来,国家和云南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把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旅游扶贫作为政策倾斜对象,这就为“国门新村”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二是自然环境优势。猴桥社区包括猴桥镇森林茂盛、溪水环村,琅琊山一带更是风光无限,有温泉,有水库,有河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生态优美,气候宜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三是地理区位优势。“国门新村”位于国家一类口岸,与缅甸接壤,历史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物资、文化、人员通道。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的深入推进,猴桥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四是民族文化优势。猴桥社区傈僳族群众聚居,民风淳厚、民居别致、民俗古朴,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是腾冲发展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应当成为腾冲旅游在汉文化、边地文化和侨乡文化之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和一个不可多得的亮点。五是后发潜力优势。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带动下,猴桥口岸今后肯定会日益繁荣起来。目前整个猴桥镇的旅游资源还没有规模性的开发,包括温泉、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很多都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本色状态,这为下一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是猴桥镇发展旅游产业必须牢牢抓住的后发优势。同时,“国门新村”通过近1年的提升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为下一步发展旅游产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乡村旅游是当前猴桥产业发展的首选
开展乡村旅游有很多模式。第一种,田园农业旅游模式。主要看田园风光,比较典型的罗平油菜花,就是一派非常富有特色的田园风光。又如,红河的哈尼梯田,巧夺天工、独具特色。第二种,民族风情旅游模式。主要体验浓郁的民族风情。第三种,以四川成都为代表的农家乐旅游模式。第四种,村落乡村旅游模式。比如,山西的乔家大院、云南建水的团山、腾冲的和顺等。第五种,休闲度假旅游模式。比如,腾冲的火山热海、昆明的阳宗海、安宁温泉等。第六种,农业观光、农业科技旅游模式。让旅游者去感受或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的具体活动中,或者接受农业科技熏陶。第七种,回归自然旅游模式。我认为,猴桥目前最现实的就是依托“国门新村”发展民族风情旅游,重点是两种风情,一是傈僳族的民族风情,二是缅甸的异国风情。两种风情要结合起来考虑,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搞民族风情旅游,第二步再搞异国风情旅游,这两步做起来后将会很有市场。当前的重点就是打造“国门新村”傈僳族风情游,要以傈僳族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作为特色,突出“乡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三大文化,把刀杆火海、节庆活动、民间歌舞、民族饮食、民间技艺、特色民居等开发出来作为旅游项目,丰富民俗风情旅游的内涵。为此,要采取六项措施:
第一,长远规划,科学策划,增强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首先要长远规划,不要急功近利。科学策划,起点要高,要增强旅游的民族文化内涵,站在时代前沿把具有本地、本色的民族文化充分挖掘出来。省政协办公厅近期将邀请旅游规划方面的专家专程来对猴桥镇、猴桥社区进行规划和策划。
第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增强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猴桥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是打造人无我有的品牌,打造整个傈僳族文化中最有特色的第一品牌。比如傈僳族的民歌演唱就很有特色。怒江州百花岭村妇女演唱的木刮、摆时和优叶,如泣如诉,仿如天籁之音,被世界音乐权威人士评价为打着赤脚走进音乐殿堂的民族。如果猴桥也能挖掘和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其吸引力可想而知。还有傈僳族的服饰,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如果搞一个服饰歌舞展演,将会成为一个旅游经典项目。
第三,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政府主导必不可少。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单纯靠市场自然发展、靠农民自发行动,“国门新村”的旅游就很难有大的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主体是企业和群众,其方法是市场运作。要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推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要坚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像抓“三农”工作一样抓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共同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旅游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解决“国门新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对旅游产业发展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引导,让旅游产业按照正确的方向推进。
第四,统筹协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既定的部署,有政策支撑,有项目支撑,关键是要认真把项目做好,把亮点打造好。因此,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特色打造与生态保护结合。打造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山水环绕,青山绿水,特色鲜明的民族村落。二是项目开发与文化提升结合。项目开发要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三是产业培育与市场开拓结合。市场有什么样的需要,就开发什么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四是品牌塑造与素质提高结合。既要塑造品牌(傈僳族的歌舞品牌、服饰品牌、民居品牌、节庆品牌、音节文字品牌、饮食品牌、傈僳族的其他文化品牌),还要提高当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五是接待能力提高与服务水平提升结合。现在猴桥的接待水平还非常低,游客看什么、吃什么、买什么还没有充分谋划发展出来。在提高接待能力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提升服务水平,让游客乘兴而来、高兴而去。
第五,着力宣传营销,建设美名远扬的知名乡村。宣传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宣传促销的大举措,就没有市场开拓的大突破,也就没有乡村旅游的大发展。腾冲市的旅游部门和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宣传促销上加大投入,把“国门新村”旅游宣传作为今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在宣传中,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搞好“国门新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包装,形成强势吸引力;要积极参与相关的旅游推介和旅游交易会,提高宣传效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结合“国门新村”建设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国门新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第六,着力突出本色,建设以农为本的纯朴乡村。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的发展理念,围绕“看得见的山水,记得住的乡愁”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注重“农”字当头,突出农耕景象、农耕文化的核心魅力,实现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资源潜在的旅游价值,实现“农游合一”。群众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也是共享发展收益的主体。既要充分尊重农户意愿,调动农户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观意愿和积极性,更要加强对农户的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在乡村旅游涉及到的每个项目、每个环节上都培养出一批有经验有素质的人才作为骨干力量,通过引领示范,不断提升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既富“口袋”又富“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