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一叶总关情。”饱含着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群众的深情厚爱,4月17日至20日,省政协主席李江率领参加调研的省政协办公厅、研究室,省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深入红河州开远市、绿春县、建水县,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重点调研,对当地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
培植脱贫致富产业
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是李江此行调研的重点。
在扶贫挂钩联系点绿春县,李江首先来到了三猛乡埃洞村委会,了解勐曼河流域胡椒产业发展情况。
“胡椒目前多少钱一公斤?”李江问。
“去年价格是60多元一公斤,今年保持在每公斤20元以上。”红河州政协副主席、绿春县委书记李国民回答。
当地干部告诉李江,该片区水量充沛、光热条件好,适宜种植胡椒等优势特色产业。2012年以来,该片区已种植4600多亩胡椒,目前投产1320亩,产值1318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444户2269人,实现户均增收近3万元。
李江听罢甚感欣慰。她说,像绿春县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最缺乏、发展难度最大的就是产业,绿春县应结合实际,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抢抓机遇,扩大胡椒等产业种植面积,力争把胡椒、紫胶、美藤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培植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
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
“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三猛乡腊姑村委会建档立卡户李俄咀家,李江与李俄咀夫妻围桌而坐,共谋发展计策。
“现在就是想出去打工挣钱,但是我妻子听不懂汉语,与他人无法交流。”李俄咀告诉李江,自己家刚刚盖起了一栋新房,还未装修,共花去3万多元,得到了建房补助2.2万元。为了还债,他想出去打工,但是妻子是文盲,这为家庭脱贫致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你看得懂这个联系明白卡吗?”李江拿着当地政府统一制作挂在李俄咀家墙壁上的扶贫联系明白卡,向他询问。
“我只读到小学一年级,看不懂,只看得懂自己的名字。”李俄咀回答。
“语言不通、没有文化,不管在家里发展,还是出去打工,都是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李江和当地干部群众商量,建议他们开设扫盲培训班,对没有知识或者缺乏知识的贫困人群进行培训,提高致富能力。
李江一行还深入该县高级中学项目建设点进行调研。她指出,缺乏知识和文化,缺少致富技能,是当地致贫的原因之一,要补齐教育短板,加大政策研究和落实,加快教育产业发展。同时要改变教育观念,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扶贫先扶智,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难题,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役。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
红河州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步伐,是此次调研组关注的重点。
李江一行先后调研了阿倮欧滨特色小镇、哈尼梯田、建水古城小火车临安站等旅游产业项目发展情况。
腊姑梯田因地处绿春县三猛乡哈尼山寨腊姑村而得名,距离县城60公里,距离三猛乡政府13公里,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连山脚下,梯田总面积4500余亩,是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的辐射区。
当地干部告诉李江,近年来,当地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发展腊姑梯田稻鱼鸭产业1600余亩,惠及当地2个村委会77户466人。
李江指出,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么好的旅游资源品牌,不充分利用很可惜,腊姑梯田除了发展稻鱼鸭产业以外,还应充分利用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以及当地原始民俗文化等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当地脱贫工作奠定长远基础。
在绿春县座谈时,李江还告诉当地干部,要通过政协渠道,围绕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的目标,宣传好绿春县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全省各级政协委员更加了解绿春、知晓绿春,不断为绿春县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力扶持特色产业
建水县以紫陶名扬天下,素有“千年建水紫陶”的美誉。紫陶产业的发展,也是李江重点调研的内容。
在建水县,李江一行先后深入紫陶小镇龙窑生态城、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云南昌泰建水紫陶发展有限公司等地,实地调研紫陶产业发展情况。
“你从事紫陶生产几年了?目前一个月收入有多少?”在云南昌泰建水紫陶发展有限公司,李江向正在从事陶具生产制作的工人询问道。
“我来公司6年多了,主要从事紫陶模具生产,收入按件计算,低一点时每月工资1万多元,高的时候可以拿到2万多元。”工人回答说。
“这个收入很高啊,看来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目标,不难实现。”李江激动地说。
建水县委书记丁昆告诉李江,经过几年努力发展,截至2017年12月,建水紫陶产值已达近20亿元。“建水县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紫陶产业产值翻一番,达到40亿元以上,力争从业人员不低于4万人。”
李江说,建水紫陶产业极具发展潜力,下一步,要坚持走特色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规模化发展路子,打响“建水紫陶”中国驰名商标,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全国紫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让建水紫陶不断沿着规模化道路前进。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品牌
葡萄、石榴等水果是红河州极负盛名的高原特色农业产品。李江一行先后深入红河州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源现代农业物流园、和源万亩石榴园以及建水县南庄葡萄产业园等地调研。
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红河州“小巨人”培养首选企业,是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百户优强企业。其产品属于典型的有机产品,公司产品不打保鲜剂,实行气调保鲜,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目前销售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和源”作为中国驰名商标,已在38个国家申请注册。“和源酸石榴”被评为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云南名牌产品。
“你们每天出售产品有多少吨?有多少属于你们和源品牌?”李江向公司负责人询问。
“我们每天出售的水果大约有1万吨,其中和源品牌只占到30%,其余产品属于贴牌生产,是其他厂家品牌。”公司负责人告诉李江。
“和源这么好的品牌,还要把原料给人家贴牌生产,有点遗憾。”李江感慨道。
李江指出,建水县有着良好的光热条件,葡萄、石榴等高原特色农业遍地开花,先后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中国果品之乡等多项荣誉。下一步,要加大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形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打响建水品牌,增强建水水果产业发展的合力。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商量。李江时刻把党委、政府关心的核心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放在心上,紧紧围绕事关当地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谋划,共同商量。百姓疾苦,大事小事,无微不至,饱含真情,真正体现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履职实践。(吕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