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融入扶贫工作中——省政协特聘艺术家赴绿春县采风记

发布时间: 2018-08-07 09:47:55   来源: 原创  

从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村委会的观景台望去,4500亩梯田随山势铺开,一丘丘的梯田顺着山势尽情地向两边蔓延,排列出一组组优雅而美妙的曲线,伸向山边,伸向天边,犹如上苍谱写的旋律……

日前,省政协特聘艺术家赴绿春县开展采风活动,在观景台上,他们纷纷抬起相机,将一幅幅大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美景记录下来。

省政协办公厅在圆满完成腾冲市猴桥镇猴桥社区的脱贫攻坚任务后,今年又担负起红河州绿春县三猛乡的脱贫攻坚任务。这次省政协书画室组织特聘艺术家赴绿春县开展采风活动,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省政协特聘艺术家队伍的优势,把文化融入扶贫工作中,尝试开展文化扶贫。

一片亟待被认识的土地

绿春县是世界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九十余万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让这片广袤的土地青山如黛,碧水常流。

两天时间里,艺术家们感受了哈尼族“开秧门”的民俗活动,参观了戈奎乡托牛民俗文化村、绿春县博物馆和规划馆,了解了绿春新区的规划蓝图。这样,既体验了哈尼群众生活劳作等多样的民族民俗文化,也深深感受到绿春县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

“绿春是一片亟待被外人认识的土地。”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中国摄协会员朱运宽为了参加此次采风活动,头天晚上连夜从临沧赶回昆明集合。他说,之前很多游客、摄影家大量涌入元阳、红河,绿春一直是“过路”的地方。这次有机会深入绿春田间地头,看到绿春的腊姑梯田犹如一幅天地之间巨大的抽象画,自己被它的美深深震撼。

省政协特聘艺术家、省摄协理事尹小兵是时隔20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在他的印象中,20年前的绿春到处是蘑菇房,交通很不方便,村子里的小孩子看到陌生人都会被吓哭。“这次来看到了很多变化,家家户户建起了小楼房,当地的百姓也愿意和陌生人交流,非常勤劳、好客。”

民族文化亟待保护传承

在戈奎乡下子雄村,当地村民用一场原生态的歌舞表演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伴随着有节奏的鼓点,四季调、棕扇舞等别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轮番上演。棕扇舞是源于哈尼族古代图腾崇拜的祭祀舞蹈,人们手拿棕榈叶,充当能为民族带来吉祥幸福的白鹇鸟羽翼,在舒缓、柔美的民族乐曲伴奏下,模拟白鹇鸟在树下嬉戏、漫步、四处窥探等自然形态。舞蹈动作古朴、细腻,充分表现了哈尼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是大开眼界,这么边远的村寨还保留着如此完整的民间舞蹈,非常不容易。”省政协特聘艺术家蒋春林说,这里较为完整的保存了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及浓郁的民族风情,极具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潜力。

但是艺术家们发现,村子里青年人少,大多都是中年人、老年人和孩子,民间文化传承缺乏年轻人的支持。大家认为,如今,哈尼族还保留着自己的很多传统文化和语言,如果能将这些东西转换为经济效益,比如结合乡村旅游做一些有特色的歌舞表演,自然能留住年轻人,同时也能把这些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文化采风助力脱贫攻坚

虽然时间短暂,但绿春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给艺术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省政协书画室和绿春县政协举行的笔会上,省政协特聘艺术家们挥毫泼墨,积极奉献,把几天来的感悟全部倾注笔端。“红河月明花香,绿春山青水秀。”特聘书法家周厚金即兴创作的对联,表达了艺术家们对绿春的喜爱之情。特聘艺术家们针对绿春县许多公共场所没有标识的情况,为县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题写匾额16幅,为绿春县政协创作了反映政协工作及绿春风光的书画作品共计39件。

“四天的时间,两天都在路上,感受到当地的交通条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省政协特聘艺术家、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鸿翎说,虽然当地百姓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今后的脱贫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希望绿春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他同时表示,通过此次采风,艺术家们也将用自己的作品多宣传绿春。

朱运宽说,绿春有好茶,但是知名度不高,目前主要是卖原料,价格上不去。希望在未来的帮扶工作中,能为村民提供一些销售渠道,做好深加工,打造属于绿春自己的茶叶品牌,让其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稳定收入来源。

“这次活动不仅有效促进了当地文化建设,也激发了基层群众奋力决战脱贫攻坚的热情。”省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张冲生表示,绿春是国家首批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尚有农村贫困人口9.52万,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块“硬骨头”。此次采风对宣传、推荐绿春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同时也为扶贫队员鼓舞了士气,对推动脱贫攻坚深入开展很有意义。(刘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