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绿春县脱贫攻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省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张荣明
(2020年11月5日)
同志们:
根据省委相关工作要求和省政协主要领导的指示,今天我们召开绿春县脱贫攻坚挂联部门联席会议。本次会议,主要是总结绿春县定点扶贫工作,研究部署下步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责任,凝聚思想共识,提升工作成效,确保绿春县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目标。刚才,绿春县领导介绍了绿春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省政协办公厅、省税务局、云锡集团、省小龙潭监狱等4家单位分别介绍了在绿春县各自挂联点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情况,分析了工作差距,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打算。在此,受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李江同志的委托,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践行政治使命,绿春县定点扶贫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2020年5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绿春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绿春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既是绿春县委县政府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提交的工作成绩单,也是我们4家省级单位参与绿春县定点扶贫工作、履行帮扶责任收获的工作成效。自受领绿春县定点脱贫帮扶工作以来,省政协办公厅、省税务局、云锡集团、省小龙潭监狱等4家省级定点扶贫单位,认真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统一安排,派驻扶贫工作队员,分别在三猛乡腊姑村、大黑山镇嘎处村、平河镇东角村、大兴镇马宗村等挂包点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各单位高度重视,主要领导每年多次赴挂包扶贫点开展调研和现场指导,安排干部职工664人结对帮扶10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及乡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多次协调扶贫项目和资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96亿元,有力助推绿春县于今年上半年实现脱贫摘帽。
省政协办公厅:自2018年以来,李江主席每年都率队赴绿春县开展调研,看望慰问贫困群众,现场指导扶贫工作,推动帮扶项目落地生根。省政协每年研究制定帮扶计划;派出工作队员15人次常驻三猛乡开展扶贫工作;积极协调省级相关部门的项目支持,累计多种渠道协调帮扶资金6794万元,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扶贫、旅游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助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省政协发动全省三级政协组织和三万政协委员开展脱贫攻坚助推行动,狠抓“六个助推”和“九个一活动”,有力改善了绿春县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今年以来,省政协为三猛乡易地搬迁点建学校协调160多万元资金,协调公益项目资金120多万元开展扶贫济困,为腊姑红米加工厂协调在最短时限内办齐相关证照,协调帮助其生态红米成功申报为扶贫产品,进入省、国家扶贫网站系统进行销售等。
省税务局:自2016年帮扶大黑山镇嘎处村以来,共派出工作队员30人次常驻大黑山镇嘎处村开展扶贫工作;累计筹措扶贫资金8623万元,用于生产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专项帮扶、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为挂包点脱贫退出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宣传农产品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创新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帮助合作社成员减税降负,释放税收红利,推动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和创业增收。
云锡集团:自2016年帮扶大兴镇马宗村以来,共派出工作队员19人次常驻大兴镇开展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36万余元,其中公司直接投入扶贫资金2487万元,用于挂钩村产业帮扶、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教育扶贫等工作,助推挂钩村如期脱贫出列。特别是结合贫困村和公司实际,将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开创“五个一”活动,用新思路谋划群众工作、新理念促进民族团结、新举措巩固脱贫成效,既关注“打赢”的进度,更关注“打好”的质量。
省小龙潭监狱:自2016年帮扶平河镇以来,共派出工作队员23人次常驻东角村、东批村开展扶贫工作;累计筹措扶贫资金1682万余元,用于东角村、东批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等,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困难问题。特别结合东角村实际,做大做强香蕉产业,使其成为支柱产业。一方面,强化香蕉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香蕉产量和品质,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产业路,改善运输条件,提高土地价值。目前,香蕉种植已经形成规模,带动本地务工人数增加,农户收入实现稳定增收。
总之,我们4家省级单位忠实履行定点帮扶的政治责任,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省级部门优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协调扶贫项目、多方筹措扶贫资金,用心用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用扎实的工作成效,助推绿春县于今年上半年脱贫出列,践行了党的初心使命。
二、坚持贯彻政策要求,持续做好绿春县定点帮扶巩固工作
当前,绿春县已经实现了脱贫出列,正处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阶段。绿春县被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以来,我们4家省级定点扶贫单位,驻村工作队员不撤,扶贫力度不减,这是政治要求,更是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持续做好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为绿春县持续稳定脱贫贡献力量。一是进一步扛实帮扶责任。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深入扎实开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各帮扶单位要积极协调省、州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项目和资金,及时主动对标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进一步夯实帮扶基础。要结合制定绿春县“十四五”规划,帮助绿春县全面补短板强弱项。针对脱贫摘帽根基不牢、贫困群众一旦离开扶贫政策有可能返贫、一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还有短板等问题,集中精力和资源扎实做好固强补弱各项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进一步加强帮扶力量。坚持不撤驻村工作队员,做到帮扶力量不减、责任不松。要更加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服务基层、联系贫困群众、协调扶贫项目、推动工作落实”的职能作用。要帮助挂联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创业致富带头人、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到挂联点创业,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助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四是进一步提升帮扶成效。各单位要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上持续发力,尤其要突出产业就业扶贫的重点,为定点扶贫村镇协调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推动贫困点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稳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三、着眼长效发展需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现全面脱贫摘帽后,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收官之际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要圆满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要结合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定,聚焦阶段性任务,注重从产业、政策、治理等方面入手,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抓好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一是从产业入手,做好发展衔接。必须从根本上遏制产业扶贫的短期化偏向,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构建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及主导产业。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业带贫益贫能力。比如,有的地区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不但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而且延伸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二是从机制入手,做好政策衔接。要统筹考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改革的发展情况,做好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有效衔接。要通过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在内的制度体系,建立防范返贫和新生贫困、解决次生贫困和相对贫困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工作机制,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激发主体和要素活力。要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实践经验,对脱贫攻坚的特惠性政策实行分类处置,促使其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比如,将单纯针对特贫农户的扶持政策,转变为乡村低收入群体的常态化扶持政策等,从而更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是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有效的乡村治理能助力脱贫攻坚,而完善的乡村治理体系能切实促进乡村振兴。我们要从乡村治理入手,将脱贫攻坚中形成的治理框架经过一定的再创新后,形成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省政协今年已经在全省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拓展,与基层协商相衔接,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各单位可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共治共享作用。
同志们,云南是我国的深度贫困省份之一。尽管绿春县已经脱贫出列,但我们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为我国今后5至15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绿春工作实际,科学制定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提质、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创新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