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荟萃 > 正文

描绘乡村“享老”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5-08-07 11:05:30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本报记者 刘玲玲

养老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家事,更是国事。让“养老”向“享老”转变,是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不仅是破解老年人生活不便难题的当务之急,更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高度的鲜明标尺。

近年来,云南省在城镇地区着力编织养老服务的保障网络,成效初显。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为广袤的乡村,挑战则依然存在:农村老龄人口比重快速提升,他们普遍面临着经济保障基础脆弱、日常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慰藉严重匮乏的多重困境。与此同时,农村养老机构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服务质量上良莠不齐,配套设施和专业医疗康复服务更是短板明显。这些问题,正给无数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蒙上阴影,农村养老承受着严峻考验。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这项关乎民生根本的“软基建”已到了必须加速补强、精耕细作的关键时刻。破局之道也正蕴藏于各级政协委员们立足乡土、洞察实情提出的建议之中——

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勾勒的“生态养老+旅游”蓝图中,我们看到了将独特气候、生态资源与民族文化转化为服务优势,实现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广阔前景;在建水县政协委员的关切与精准“把脉”中,我们看到了破解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困局的一剂“良方”;在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委员的前瞻思考里,我们看到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浪潮而提前落子布局、织密养老服务体系网的紧迫与智慧;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协委员描绘的发展图景中,我们清晰探寻到加快发展社区养老综合保障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切实路径……这些来自基层一线、视角各异却目标同向的智慧结晶,无不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弱项的深刻忧思,其最终所系,正是为了让万千乡村长者能够享有一个有保障、有温度、有尊严的幸福晚年。

展望前路,农村养老服务的破局与升级,亟须把委员们的智慧转化为扎实行动。唯有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弥合城乡养老鸿沟,方能在银发浪潮中守护好“银发一族”的幸福家园,让“享老”的阳光普照云岭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