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玲玲
彝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凝聚着彝族先民世代相传的智慧。楚雄彝族自治州作为彝医药的重要发源地,肩负着特殊使命。然而,在现代化浪潮下,彝医药传承面临着重重挑战。
为系统保护、有效传承并创新发展这一民族瑰宝,在楚雄州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州政协委员王舒怡提交了题为《关于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彝医药资源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建议,应全面摸清家底,筑牢保护传承根基。组建专业团队,对彝医药资源及传统方剂、诊疗技术等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建立权威数据库,为后续工作奠定坚实数据基础;对濒危的名医、名方、名药实施抢救性保护,设立名医传承工作室、建立名方数据库、建设名药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同时,系统收集、整理、研究彝医药古籍文献,确保彝医药文化血脉薪火相传。
提案建议,应汇聚多元力量,构建智力人才支撑。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彝医药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及临床应用。联合高校开设彝医药专业课程;通过合作项目、学术会议共探人才发展路径,培养兼具深厚理论与扎实临床技能的高素质人才;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实训基地、研发中心,为人才提供实践平台和职业发展空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加快彝医药现代化与市场化进程;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构建彝医药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利用科技力量推动资源精准管理、高效利用,助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升级。
提案还建议,应推动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品牌高地。系统整合梳理彝医药知识,构建完善理论体系。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数字化中彝药知识图谱,为彝医药的现代化转型与科研创新提供强大数据引擎;推动彝医药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联合开展跨学科研究,探寻结合点与创新点;提升彝医药的科学性、可信度及公众认知度;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政策,重点推进州、县(市)彝医药特色专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