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碧炜 通讯员 白国兰
在层峦叠嶂的滇东南山区,屏边苗族自治县宛如一座天然的“药材宝库”。这里生长着752种药用植物,云雾缭绕间孕育着77种国家级重点药材,占云南省重点药材普查总数的29.85%,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屏边县戴上了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的桂冠。
屏边县一直在探索苗医药的发展。近年来,当地立足民族医药传统优势,以苗医药为特色引擎,高位谋划“苗岭药”产业。从成立苗医药协会搭建交流平台,到开展中药资源普查摸清“家底”;从挖掘民间苗医人才,到引入产业项目激活发展动能,一系列举措让苗医药文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然而屏边县政协委员周美芝在调研中发现,屏边县苗医药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当地的中药材大多以初级药材形式出售,一千克药材利润还抵不上一瓶加工后的苗药;缺乏精深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在市场竞争中难占优势;苗医药的安全性、科学性缺乏系统验证,让不少人对其疗效心存疑虑;本土苗医队伍合法化进程缓慢,年轻人才接续不足,部分苗医药技法因“传内不传外”濒临失传。
在屏边县政协十四次会议上,周美芝与保宏烨、张木兰、杨玉龙、杨开万等县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题为《关于做好屏边县苗医药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建议》的提案,为守护苗岭药香、激活发展动能发声。
“苗医药是苗族先民千百年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让它在时代发展中‘掉队’。”谈及提案初衷,周美芝说。
提案为苗医药传承发展开出了一剂剂“药方”——
针对苗医合法化困境,提案建议,应出台地方苗医药保护条例,优化民族医药认证程序,通过科学考核让民间苗医持证上岗,为传统医术“正名”。
在提升苗医药科学性方面,提案建议,搭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桥梁,借助现代生物技术解析苗药成分,让苗医药走向更大的市场;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攻关课题等方式,系统研究苗医药的作用机理。
在产业发展方面,提案建议,强化专班统筹,定期研讨产业发展难题,谋划储备种植、加工、文旅融合等项目,靶向引进产业链主企业。从药材种植到药品研发,从品牌打造到市场拓展全链条发力,让“苗岭药”真正走出大山。
在宣传推广方面,提案建议,创新苗医药文旅产品,开发苗药药膳宴、苗医理疗体验等沉浸式项目,定期举办苗医药文化节、康养论坛、健康讲座等活动,以科普教育破除认知误区,提升地区苗医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