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荟萃 > 正文

发展观鸟“小产业” 做好生态“大文章” ——省政协提案建议推动云南观鸟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8-15 08:48:41   来源: 云南政协报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各地群众发展观鸟特色产业的积极性高涨。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地通过举办国际性观鸟活动,以节日赛事活动为载体,展示地区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观鸟产业已成为促进云南特色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

云南观鸟特色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也对现实发出叩问:如何进一步发挥鸟类资源优势,让观鸟产业铸就生态发展新亮点?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委员提交了《关于推动云南观鸟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为云南观鸟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该提案被省政协列为2025年度重点提案之一,交由省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办。

2024年,省政协曾围绕观鸟特色产业发展赴德宏州、保山市等地开展调研。部分参与调研的环境资源界别委员发现,当前,各地对观鸟产业的理解和规划存在较大偏差,产业发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观鸟产业主要局限在“鸟塘”观鸟、民宿收益等方面,价值链短,利益获取的途径普遍狭窄,稳定客源有限。此外,观鸟产业发展机制的建立缺乏统筹考虑,资源开发空间功能不清,资源利用水平低。观鸟地区配套设施受限,大部分鸟塘所在地区曾经属于贫困区域,道路交通条件普遍较差,住宿、餐饮等服务接待质量不高、容量不大。

“缺乏专业指导与培训、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管理和监督责权不清等问题也制约着我省观鸟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省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委员黄云波介绍,云南观鸟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加快发展观鸟特色产业对于助推鸟类资源保护和生态价值实现意义重大。

结合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提案提出以下建议——

深化思想认识,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科学认识观鸟产业对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意义,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发展观鸟特色产业。从推进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以及观鸟旅游与鸟类及栖息地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体谋划、协调推进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融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统筹规划布局,形成发展合力。尽快编制云南省观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各方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延伸观鸟产业链。加强观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和观鸟线路策划,打造观鸟黄金线路。根据鸟类生态习性和栖息环境,整体规划一批特色观鸟胜地。同时,加大对鸟类研究和观鸟特色产业发展的科研支持力度,强化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林草、科技、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要明晰职责、协作发展,深化部门联动和区域合作,合力推进观鸟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融合发展,推动保护与开发利用迈向更高水平。实施绿色旅游引导工程,在涉及观鸟的旅游景区等地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建设,强化基础服务保障,做好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文章。建立旅游收益反哺资源管护机制,支持适宜观鸟的社区在保护前提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拓展观鸟价值实现路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鸟类多样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培养乡村科普员、宣传员,让村民成为科普和宣传的主力军,全方位、多层次传播爱鸟护鸟理念。

目前,该提案办理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 本报记者 董荣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