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荟萃 > 正文

让山水与人文共舞

发布时间: 2025-08-21 08:51:48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本报记者 张音笛

当滇池的水波揉碎高原的云影,当丽江古城的石板路叠印五洲的足迹,当西双版纳雨林深处的鼓点唤醒沉睡的村寨,“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正从地理标识升华为一种全球向往的文化体验。翻阅这一件件带着泥土芬芳与智慧锋芒的政协提案,一条文旅进阶的脉络逐渐清晰——破同质化之困,铸沉浸式之链,聚协同化之势。云南文旅的突围密码,正藏在这“破、铸、聚”的政协方略之中。

当“到此一游”的浅表消费难以为继,政协委员的笔锋直指文旅产业发展痛点。与此同时,破壁之策由此而生:环滇池的农耕体验综合体、基诺山的雨林徒步文化村、勐龙镇的傣陶主题村落……提案如手术刀般精准剥离雷同表象,激活“一村一品”的文化基因。政协智慧在此化身为“文化勘探师”,从山水肌理中淬炼不可复制的乡土灵魂,让游客的脚步为独特的故事驻足。

文旅的核心终归于“人”与“文”的深度共鸣。从滇池畔村落讲解员的乡音叙事,到古城旅拍镜头下的非遗重生,再到智能导览中多语种的历史解码,多件提案将散落的文化碎片串联成链。当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而成为可触摸、可参与的生活现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便有了直抵人心的温度。

从滇池岸线的旅居新经济到边境村寨的差异化蝶变,从讲解员口中复活的历史到旅拍镜头定格的文明,云南文旅的进阶之路正是政协提案“解剖麻雀”的破题力、“穿针引线”的系统力、“众人拾柴”的聚势力的生动注脚。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一种边疆文旅发展的哲学:以差异破局,以文化铸魂,以共生致远。 在这片“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的红土地上,政协智慧正以独有的光芒照亮前路——唯有让山水与人文共舞,让传统与现代交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才能成为世界心中永恒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