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荟萃 > 正文

聚焦“小切口” 服务“大民生” ——省政协提案助推云南文旅讲解服务水平提升

发布时间: 2025-08-21 08:52:35   来源: 云南政协报  

在彩云之南的山水间,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的密码,每一缕风都裹挟着文化的絮语。当游客的脚步叩响古村的青石板,当目光掠过博物馆的玻璃展柜,讲解服务恰似一把金色的钥匙——它既能打开历史褶皱里的璀璨星辰,也能让当代云南的文明之光穿透时空,在讲述与倾听中勾勒出“诗和远方”的生动模样。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一件聚焦文化和旅游讲解服务提升的提案引发关注。这件由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提交的《关于在我省开展文化和旅游讲解服务提升专项行动的提案》,聚焦“小切口”、服务“大民生”,背后凝结着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长期调研观察的集体思考与责任担当,更承载着讲好“云南故事”、守护文旅“金字招牌”的重要使命。

“老问题”催生“新提案”

“这件提案不是来源于某一次调研,而是我们专委会长期调研视察工作的必然结果。”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在对博物馆、纪念馆的调研中,注意到部分讲解词内容单薄,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事件的解读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视察旅游景区时,发现导游队伍的不稳定和“戏说历史”现象较为突出,令人担忧。而在乡村振兴相关调研中,村史馆缺乏专业讲解员、志愿者业务生疏等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问题在以往的调研报告中常被当作‘小问题’一句话带过,但我们意识到,讲解服务是文化传播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云南形象的对外展示。”据以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发现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云南文旅形象和高质量发展的“顽疾”时,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决定不再让它们被淹没在综合性报告中。“我们觉得必须从‘小切口’切入,把这个问题单独、郑重地作为一件提案提出来。”

直击三大“痛点” 开出精准“药方”

该件提案精准梳理了当前讲解服务存在的三大短板——

讲解词“失准失色”。部分讲解词未能深挖文化内涵、体现特色,缺乏吸引力;内容“一稿通用”,缺乏分众化;存在未经严谨考证、明显错误的情况,导致“以讹传讹”。

讲解员“量质双缺”。一些讲解员知识储备不足,面对提问“一问三不知”;少数讲解员(导游)为迎合游客“戏说历史、胡编乱造”,带来不良导向和社会影响,甚至引发意识形态风险。此外,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许多基层文化场所,如村史馆、文化馆、非遗馆等缺乏固定讲解员,志愿者业务生疏。

设备“陈旧滞后”。部分场所仍使用扩音器讲解,互相干扰,体验感差;一些场所缺乏语音讲解服务,导致游客在讲解员不足时,要么只能“蹭听”影响其他参观者,要么只能“到此一游”匆匆离开。

针对这些问题,提案建议,在我省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讲解服务提升专项行动,从而进一步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云南声音”——

写好讲解词是基石。制定讲解词规范,明确要素要求。各级文旅部门严格审定现有讲解词,整合宣传、党史、文旅等部门及多领域专家力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不尊重史实,歪曲、戏说、捏造历史等情况发生。实施讲解词精品工程,评选推广样本,并针对不同需求编写版本。探索景区有偿征集高质量讲解词。

建强讲解员队伍是关键。各级文旅部门要强化统筹,在编制、培训、考核、经费上明确保障。深化与高校联合培训,分层分类专项培训,邀请优秀讲解员示范授课。以赛促训,举办讲解或导游大赛搭建展示平台。加大财政购买公共服务投入,鼓励青年学生、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加入讲解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推进智慧化讲解是补充。加强智能语音导览、二维码、虚拟讲解、云讲解等设备配备,提供便捷自助服务,弥补人工不足。增加多语种服务,设置适合不同年龄和需求的讲解版本。

以精准服务守护“诗和远方”

“讲解服务看似是‘小事’,实则是文旅融合的‘大事’。”该提案的执笔人说,一件提案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出问题,更在于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以多年调研为基础,以“小切口”破题,展现了政协提案“靶向发力”的智慧。在文旅产业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的关键期,这件提案犹如一把钥匙,有望打开云南文旅服务升级的新空间。

据了解,该提案被确定为2025年省政协重点提案之一,交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会科学院、省文史研究馆协同落实。随着提案的落地实施,云南文旅讲解服务有望迎来一场从“量”到“质”、从“有”到“优”的改变,让“诗和远方”不仅有风景,更有温度、有深度。

■ 本报记者 张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