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服务
■ 通讯员 杨春兵 本报记者 刘玲玲 文·图
走进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城金秀谷的互助养老医养中心住宿区,一股家的暖意扑面而来,电视播放着温馨的画面、水杯里冒着热气,身着制服的护理员俯着身,为老人们测血压、做理疗。
这片暖意融融的养老图景,正是姚安县政协创新推行“提案+专项民主监督”履职模式,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变化源于一件饱含民生关切的提案。2024年,姚安县政协委员马桑提交的《关于积极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的提案》,精准切中了农村养老服务的迫切需求。姚安县政协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年度重点提案,交由县民政局牵头办理。结合提案办理,姚安县民政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该县栋川镇、光禄镇、太平镇、官屯镇开展首批试点工作,以6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人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基础照顾、探访关爱、健康管理、委托代办、精神慰藉等六项服务。共完成220户家庭适老化、智能化改造,为4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各级政府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怀。
提案办结了,效果如何?承诺是否兑现?这成了姚安县政协持续关注的焦点。破解这一难题的“钥匙”,正是该县自2023年起在全州率先探索推行的“提案意见建议解决落实情况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机制。
“我们每年聚焦3个到5个提案承办单位,对其办理结果为A类的提案进行专项民主监督。”姚安县政协提案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三年来,这项工作已累计覆盖9个承办单位办理的92件A类提案。 监督过程不走过场,通常采取听、查、看、谈、访等多种方式。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监督组精准聚焦办理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累计向承办单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24条,并持续跟踪督办,确保意见落地见效。
《关于积极开展农村互助养老试点工作的提案》便是该机制发挥效能的鲜活例证。当该提案被纳入2024年专项民主监督范围后,姚安县政协迅速组建专项监督小组。专项监督小组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深入金秀谷等试点乡镇和村组,实地察看新建的互助养老设施建设进度、运行管理状况;组织民政部门负责人、乡镇干部、村(社区)代表及老年群众代表召开多场座谈会,全面“质检”提案办理的实际效果和群众满意度。
在监督过程中,专项监督小组不仅关注“有没有”,更聚焦“好不好”,针对发现的问题,当场“开方”,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形成书面监督意见,明确时限要求反馈给县民政局。县民政局高度重视监督意见,迅速制定并落实改进方案:加大财政支持与链接社会资源,保障运营;丰富服务内容,引入专业社工;组织护理技能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一系列务实举措,有效推动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从“建起来”向“用得好”“可持续”的深度转变,金秀谷互助养老医养中心的良好运行便是最直接的成果。
据介绍,今年,姚安县首个医养服务中心竣工,交由县中医医院负责运营管理,开启了姚安医疗与养老结合的全新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县医养中心已入住老人75人,运营状况良好。
这份温暖,这份安心,正是对姚安县政协推行“提案+专项民主监督”双轮驱动模式,在养老服务领域精耕细作、推动民生关切落地生根的最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