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罗金洪 本报记者 董荣蓉
大理白族自治州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部分,对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致公党大理州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大理渔业存在商品鱼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洱海和长江流域禁渔后,全州商品鱼供给不足,需从周边地区购鱼,与大理曾经的渔业大州地位不符;对大理特有鱼种保护研究开发不足,渔业延链、补链存在短板;渔文化保护、宣传不够,悠久的渔业历史文化逐渐淡化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在大理州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致公党大理州委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全州渔业的提案》。提案建议,应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鱼类养殖产业,满足市场需求;加大对大理特有鱼种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力度;做好渔业延链、补链工作,拓展增收空间;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培育渔业知名品牌,提升大理渔业影响力。
该提案交由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办理。日前,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对提案进行了答复。答复称,将依法颁发《水域滩涂养殖证》,维护渔民权益;推进老旧池塘改造,提高产鱼效能;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降低养殖风险;积极发展稻鱼综合种养示范,推广生态循环种养;加快设施渔业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参与;加快电站库区大水面开发利用,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同时,依托州内土著鱼繁育机构,开展大理裂腹鱼等土著鱼类繁育研究,将品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精心策划包装渔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发展休闲渔业;依托大理旅游资源,宣传推介网红点,打造渔文化品牌。
答复称,在渔文化保护方面,将保护、展示好大理市金梭岛村“全国最美渔村”和大理市上关镇“鱼鹰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依托传统渔文化,发展渔文旅产业,打造具有大理特色的渔文化和渔业产业链,推动大理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