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 > 正文

我省推进“7个专项行动”受中央领导批示 让蓝天白云永远成为云南“标配”

发布时间: 2022-01-22 12:31:51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本报记者 李 芳

  全面消除城乡裸露垃圾,消除城镇旱厕,完善公众洗手配套设施,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推进公共场所常态化清洁消毒,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状况……自我省2020年7月推进“7个专项行动”以来,国家给予了充分认可和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作出重要批示:“云南的做法很好,建议总结推广。”


  全民参与  健康文明生活深入人心

  干净整洁的街道宁静祥和,鳞次栉比的商铺展现出繁华景象,高大青翠的海枣树散发着热带风情……自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曲靖市麒麟区沿江街道集镇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元素融入“网红小镇”建设,通过“清、拆、改、建、亮”等措施,将集镇打造成为城郊接合部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典型示范。

  不仅仅是沿江街道集镇,爱国卫生运动如春风一般,早已吹遍云南的每个角落。如今,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实现由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空白州”到全部达标的华丽转变。

  城市卫生死角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7个专项行动”基础上,增加了“洁空气、治污水”两个专项行动,擦亮旅游城市名片。临沧市把集镇建设、村庄规划建设、居家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7个专项行动”重要内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域创卫。

  “智能监管”成为一大亮点。全省129个县(市、区)运用“常消毒二维码”“餐饮安心码”对酒店、餐馆等公共场所实行智能化、可视化监管,24.2万户餐馆公示了“餐饮安心码”,并对具备条件的地区将“清垃圾”纳入数字化城市平台进行管控,全方位多角度监督。

  “一年多来,我省坚持以上率下督促推进。”省政协委员、省卫健委主任杨洋介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专题研究部署,亲自督办推进,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状态,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同时,采取超常手段攻坚拔寨。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月调度、月督办、月暗访、月曝光、红黄牌、考核奖励等手段,推动各地建立了红黑榜、网格化、智慧化、“党建+”等务实管用的管理机制,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得以解决。

  此外,注重建章立制久久为功。推动全省129个县(市、区)共建立完善了公厕、农贸市场、公共场所清洁消毒等2368个管理办法及制度,确保了行动长期坚持。

  “2021年,我们攻克了65个非国家卫生县城(城市)病媒生物防制、生活垃圾无害化评价、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等短板弱项,达到了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杨洋说,我省认真做好64个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提质达标、巩固提升工作,在全国爱卫办组织的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中,平均分819分,位居全国第一。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省如期实现了全省129个县(市、区)国家卫生县城(城市)全达标目标,兑现了省政府的庄严承诺。

  共享成果 文明城市随处可见

  文明城市随处可见。一年多来,在云南的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医院、车站等各类公共场所,悄悄出现了一批造型美观、便捷实用的公共洗手设施,成为云南市民健康文明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现在公园和广场都有洗手池,洗手方便了很多。”在昆明市弥勒寺公园晨练的王大妈对公园里新建的洗手设施赞不绝口。

  为切实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头雁效应”,昭通市增加“党旗引领党员示范行动”,形成“7+1”行动模式,发挥党建支撑、党旗引领、党员示范作用。

  楚雄彝族自治州将“7个专项行动”纳入州对县(市)“大比拼”考核内容,强力推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采取州级领导挂包到所有的乡(镇、街道)。迪庆州“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实行工作目标化、项目化、清单化。曲靖市建立驻点督导、巡回指导、交叉检查等机制,一线督促、现场指导、跟踪问效。

  “目前,全省129个县(市、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各司其职,消除问题,常态长效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杨洋介绍,我省还将“7个专项行动”列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

  推行定时分类回收

  如何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永远成为云南的“标配”?省政协委员张洪波说,通过到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实地调研后发现,生活垃圾、绿化垃圾、餐厨废弃物、危险废物数量多,清运不及时。

  在他看来,原因是高校师生密集,群体庞大,生活垃圾产量大,每天61.54%的高校生活垃圾量3至10吨。加之清运企业主动性不高,仅有84.62%的高校产生的生活垃圾能实现日产日清。

  “垃圾清运不及时,严重影响校园教学、生活环境。”张洪波建议,要完善生活垃圾清运管理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市政部门完善绿化垃圾清运管理制度,定时清运绿化垃圾,消除火灾隐患;建立健全餐厨废弃物监督管理制度,增加餐厨废弃物处理运营单位的数量,每天清运餐厨垃圾,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扶持和鼓励执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给予一定的资助和补贴,做好我省危险废物的处置管理工作。

  探索“以商建厕”新模式

  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得到民盟云南省委会的关注,并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建立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长效机制》的提案。

  通过实地走访,提案主笔人、民盟云南省委会经济委副主任杨建明认为,我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向好,解决了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但还存在两大问题:“管集市”“净餐馆”工作量大困难多。

他说,在“管集市”“净餐馆”专项工作中,县级管理部门面临“大市场、大职能、小队伍”的矛盾,基层监管队伍人数少、年龄结构老化、监管执法装备不足、专业化监管缺失等困难突出。

  “ ‘厕所革命’选址、管护难。”杨建明提出,群众受陈规陋习和一些旧观念的影响,“邻避效应”较为突出,导致公厕选址难;公厕改造资金不足导致推进慢,后期管护更难。

  杨建明建议,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作为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建立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长效机制,推动专项行动从集中式清理向常态化整治转变。

  为解决建设经费不足,后期日常管理运行维护等问题,各地应该积极创新机制,比如探索“以商建厕,以商养厕”新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对建后厕所、洗手设施后期长效运行提供保证。利用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实行节点网格单元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建立考核机制,压实责任。”杨建明说,建立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督查机制,从省级层面制定督查巡察工作办法,开展年度跟踪检查巡查,将督查结果纳入对各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个人年度实绩考核,推进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及监管部门责任落实,形成争优创先的工作常态。督促整改,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容环境的提升,不断优化社会秩序,推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