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 > 正文

贡献智慧力量 助推云南发展 ——省政协港澳委员建言录

发布时间: 2022-01-22 12:42:14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本报记者 张莹莹

  编者按: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省政协31名港澳委员中,只有5名在内地的委员现场参会,其余26名委员均通过省政协移动履职APP远程参加会议。无论是现场参会还是远程参会,港澳委员们都激情满满,认真履职,大家通过提交提案、提交发言材料、参与网络议政等方式,围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力求为实现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港澳委员履职的声音铿锵有力,建言亮点纷呈,今日本报进行摘录刊发,以飨读者。

  省政协香港委员建言集萃

  庄哲猛:

  讲好中国“好故事”,让爱薪火相传;传递中国“好声音”,凝聚强大正能量。针对讲好云南故事传递“好声音”,建议组织一批文学工作者、艺术创作者深入采访,创作出朴素、真实、打动人心的作品,可以是文学作品的形式,也可以是绘画、歌曲创作等多种艺术形式。针对云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组织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并编印出版,通过多种形式对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升华,坚持把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

  邓宣宏雁:

  建议主动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新机遇,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香港的互利合作。在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上下功夫,培育更多高科技企业,让科技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领未来经济。深化区域合作,发展“飞地经济”,促进泛珠三角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加强与港澳医药科技产业园深度合作,引进医疗高端资源和管理模式,携手打造高水平医养结合体。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及大湾区金融活力优势,推进资金融通工作。

  徐应强:

  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政策支持力度不变,资金投入力度不减,继续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引领,系统配置有限资源,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向特色产业聚集。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培育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引领特色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发掘历史底蕴,植入产业文化,把传统文化和农业结合起来,发展创意农业。

  伍达天:

  建议围绕发挥云南自身优势发展地方经济:一是发挥高原特色农产品比较优势,面向东盟、南亚及中东国家和地区开拓市场。二是发挥云南新能源材料储量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锂电池、氢能等绿色产业。三是推动建立生物、制药、能源、材料、高科技创新等产业基金,加强与发达地区政府平台基金的投资合作,结合我省存量优势资源引进相应产业。

  陈冬海:

  城市数字化可以作为新的路径,去打破城市间的发展不均和城乡差异,透过区域联动,加快都市圈一体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议以视频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核心,汇聚区域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辐射周边区域,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在专业服务领域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吸纳各地专业人才,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共同建立高水平开放平台,完善多层次、多领域数字化合作,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白水清:

  普洱茶作为传统历史名茶,要注重维护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建议进一步规范普洱茶生产加工,保障普洱茶品质稳定。加强营销能力和品牌建设,扶持具有健康发展理念的品牌企业带领产业健康发展。重新打造茶马古道的文化价值,推动文旅结合,促进产业升级,把普洱茶打造成为优质文化产业资源品牌。

  庄小峰:

  建议加强低速非标电动汽车和电动三轮车安全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加强对生产、销售和改装的控制,对于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市场主体,要坚决取缔。加强对电动车销售虚假宣传的整治,打击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等不正当行为。鼓励电动车生产者、销售者采取折价回购方式回收非法非标电动车,鼓励车辆所有人提前报废非法非标三四轮电动车。加强依法整治规范电动车秩序工作的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李红红:

  建议牢牢把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个鲜明主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把电商帮扶作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增效和转型的抓手,持续壮大内部专业电商援扶运营团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现农业兴、农民富。

建设基于数字化和标准化的电子商城,打造品牌知名度,持续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增长。用市场营销模式助力电商转型,加强品牌和标准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林镇洪:

  建议加大对中医药院校的投入力度,增设中成药制药相关学科,尽快扩大省内培养中医药人才数量,提升人才质量。围绕我省战略需求及中成药重大科学问题,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科研平台。加强《滇南本草》等典籍研究利用,制定云南省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大力扶持本省中药企业,重视港企作用,加快推动云南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

  林德兴: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云南既要找准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集中力量破解“卡脖子”技术,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低端制造业对保证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至关重要。建议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以云南为中心辐射全国及两亚的产业布局。一是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发挥境外廉价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高中低端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二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建立农业合作中心,协调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良种良法,改善经济民生,保证周边和平稳定。

  林 杉:

  港澳委员要更好发挥“双重积极作用”,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港澳台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凝聚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向前的磅礴力量。要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红色故事,增进思想共识;讲好“一国两制”实践成功故事,促进心灵契合;讲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生动故事,推动发展共赢;讲好边疆繁荣稳定“云南故事”,展示奋进形象。要积极宣传云南、推介“云品”,推动云南与港澳台的务实合作,助力云南对外开放发展。

  桂 仰:

  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优势,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云南常年盛产各种蔬菜、水果、茶叶等产品,应善用这一优良资源,结合现代科技,有意识地打造本地绿色品牌,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供应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与健康。要充分利用物流业高速发展趋势,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模式,打通跨境销售“最后一公里”。

  殷玮荃:

  利用好云南的资源禀赋,继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高原特色农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盘活存量资产。发挥好区位优势,以中老铁路开通为契机,建立高效的陆路海关和物流集散枢纽,建立国际商贸大通道,带动加工制造、国际旅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把通道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深化投资合作,引进优质的南亚东南亚企业投资。吸引全国的资本和东南亚的劳动力来云南,打造新的制造业基地。

  黄喜润:

  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但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建议加快人参属资源开发和现代“七药”发展,推进食药两用道地药材的应用研究和产品集群开发,精准定位市场,从供给侧挖掘潜力,促进消费增长。建议加强对民族药发展的政策支持,立足实际制定完善云南省民族药地方性法规。重点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彝药和傣药,提升云南省民族药的全国影响力。

  普慧艳:

  云南与东盟贸易量显著增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署给云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议组织专家学者建立“云智库”,开展对RCEP的专项研究,为充分利用RCEP提供专业意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高校中加强RCEP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引入“校企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领域人才,更快地适应市场需要。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联合境内外办学力量开展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创立云南现代职业教育自有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

  王文汉: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大量金融产品及人才。建议加强滇港两地金融人才的学习交流,大力培养云南本土的金融产业和专业人才,助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境金融创新,为云南与RCEP相关国家在畅通贸易、促进投资等方面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伍碧洋:

  社会公德失范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一些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破坏了社会安全秩序,让社会付出巨大的资源成本。社会公德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建议加强中小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和道德实践教育,提升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功能,改善育人环境。

  任 晖:

  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云南作为辐射南亚东南亚、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建议把云南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东盟的产业基地及物流中心,加快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贸,建设商贸仓储及物流集散枢纽。推动国际金融机构落地昆明、景洪、勐腊等地,建成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提供全面的人民币计价金融服务。建议省政府主导召开“国际金融合作论坛”,为“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融资保驾护航。

  李晧君:

  建议加强云南少数民族青年与香港青年的交流互动,通过组织香港青年参观云南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信心。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香港交流,一方面可以把现代化基层管理模式带回来,另一方面可以让香港的公务员加深对国情的了解。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到香港院校学习交流,拓展国际视野,促进文化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李鋈发:

  香港拥有国际一流的先进医疗水平,建议加强滇港医疗合作,引进香港医疗高端资源和管理模式,共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疗综合体,面向南亚东南亚建设优质医疗辐射基地,引领云南大健康产业发展。

  张少华:

  中老铁路的成功运营,让云南可以和更多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建议将老挝作为云南与东盟地区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推进物流通道建设,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着力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铁路沿线生态修复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张有沧:

  快递公司入村不仅能普惠农民,有效帮助留守儿童和老人实现更方便地收寄物品,还能帮助农村实现农副产品“走出去”。建议统筹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服务体系,畅通城镇双重营销渠道,推动物流服务直投进村。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由专(兼)职人员专门负责本村邮件投放和收件,招揽网络覆盖全面的物流公司,统筹村级集中投放点,实现“村村通快递”。

  郑文德:

  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为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议搭建生物医药技术支撑平台,大力推进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建设,培育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良好的利益分配制度,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创新技术的医药企业,加大对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国家对云南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政策,积极融入国家倡导的中药配方颗粒创新发展行动。

  彭 倩:

  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危机挑战是商学教育的新使命,数字化变革也将成为商学教育新的侧重点,跨学科课程的需求也将越来越迫切。云南省高校在商学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把握住商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建议在强化传统学科教育的同时,推进多元跨学科教育,将应对气候变化及环境危机挑战纳入商学教育课程体系,大力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推动云南高校商学教育改革升级。

  蔡颂思: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开放前沿和产业高地,建议云南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建立两地商协会合作机制,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云南辐射中心对话会制度化、常态化。针对粤港澳与云南的互补优势,出台更细化、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

  省政协澳门委员建言集萃

  吴建加:

  政府诚信是关系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政府践信守诺的示范引领和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是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两个方面。建议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诚信建设。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市场主体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探索建立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体系,定期分析影响政策落实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地。进一步改进产业招商方式,按照各地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好重点引进产业。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石 云:

  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云南更应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发挥好自身优势,借力“大通道”和“大平台”,搭乘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快车,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建议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建立定向采购机制,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市场。推动粤桂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云南园区)建设,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优势,打造大湾区走向东南亚和印度洋周边经济圈的重要枢纽。

  林红伶:

  打好云南绿色食品牌,要加强产业服务指导,结合各地资源优势,制定出台符合各地区种植养殖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转变投入观念,从过去的种子、化肥补助转向技术、市场及基础设施投入,把有限的专项资金用到“刀刃”上。要帮助搭建市场平台,做好特色产品宣传,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刘家裕:

  国家给了澳门很多的优惠政策及发展方案,需要更多勇于担当的青年站出来,担负起时代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青年政协委员要积极学习、大胆尝试、转变模式、努力作为,充分运用创新科技成果开展工作。

  黄德秋:

  澳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全球创意城市美食之都,云南有独具民族风味的特色美食。建议滇澳两地在餐饮人才培养、行业美食交流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强合作,展示两地美食文化,宣传云南绿色食品,共同推动两地美食产业合作发展。

  蓝中港:

  建议滇澳两地加强宗教文化交流,发挥好宗教文化在友好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弘扬和传承宗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为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大力弘扬宗教界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