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 > 正文

我心中的“C”位委员

发布时间: 2022-01-24 10:54:26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本报记者 皇甫丹霖

每年省政协全会开幕前,海埂会堂的台阶总是很“繁忙”——不少委员驻足合影,媒体记者争相采访、拍照,好不热闹。

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委员最受记者青睐,他们成为了两会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然而,在熙攘的人群中,我总是被她所吸引——得体的正装、优雅的举止,一颦一笑,风采卓然,步履坚实。她就是我心中的“C”位委员刘寒雁。

和刘寒雁认识是在多年前《云南政协报》举办的“两会聊天室”上。当时,我是主持人,她是嘉宾。访谈开始后,她所输出的内容浅显易懂,尤其对她熟悉的教育领域,更是了如指掌。

今年是第十二届省政协履职的最后一年。在采访结束后,我俩又聊起了她当委员的点滴。

对于她而言,电脑就是她履职的“利器”。平时,她几乎每天都沉浸在做研究、做调研、写材料中。电脑里的多个文件夹记录下了她履职的点滴。

“当委员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更爱‘聊天’了。这种聊天不是没有目的地聊,而是有针对性地去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声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刘寒雁说,在当委员之前,她做学术研究更多一些,当时她关注的是怎么把一个问题形成理论,然后再形成一篇有价值的、能够发表的文章。但是当了委员后,在学习、履职过程中她转变了这一做法,她现在更关注的是如何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能让提出的建议落地可行,助推相关问题的解决。“是委员这个身份让我从纸上谈兵走进了‘田间地头’。”

准备提案花个三五个月是常事,提案写好了频繁修改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她还是个环保主义者,一定要等到十分满意无修改后,才打印出来。

在这四年的履职中,她提交的提案数量多,质量也高。有的提案被评为了年度优秀提案。她提交的社情民意信息也很多,多件得到了相关领导批示。

回顾这几年,履职脚步匆匆,收获满满。她说,政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最后一年的履职生涯,会倍加珍惜,也会倍加努力,不负人民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