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丽娅 刘玲玲 陈雪梅 王碧炜
1月18日下午,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齐聚一堂,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紧扣“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和“民之关切”,畅谈心得体会,共绘发展蓝图。
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内容翔实、文风朴实,总结成绩实事求是、部署工作目标明确,是一份凝心聚力、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省政协委员陈涛认为,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政治站位高,成效总结实事求是,工作安排清晰明了,是一个政治性强、逻辑严密、客观全面、催人奋进、具有鲜明云南特色和辨识度的好报告。
“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省政协委员罗金洪在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说出了这样的感受。他说:“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为民情怀,将民生‘表情包’当作政府工作的‘风向标’,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出实招、见实效,很好地体现了‘民生温度’。”
省政协委员刘英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关键领域和重点工作,回顾了我省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令人鼓舞。报告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全省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云南省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鼓舞人心,描绘蓝图催人奋进,是一个站位高、立意新、思路清、求实效的好报告。”省政协委员张云勇表示,他将更加积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服务好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人工智能新基建、数字云南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积极履职建言,为谱写数字云南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讨论中,委员们认真梳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项重点任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言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认为,应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条,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智能化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省政协委员李俊鹏说。
省政协委员提卡达希说,要培养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能结合实际开展工作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宣讲队伍,实行“集体备课”,集聚“多人智慧”,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同时,要聚力用好、用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让各族群众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熏陶。
作为一名来自妇联界别的省政协委员,王春生重点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化‘一老一小’服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是云南前进的方向、奋斗的方向,说出了云南人的心声和愿景。省政协委员李彪说,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方面,要更加关注“一老一小”工作,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加强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村医培训,把农村中老年人定期“三高”体检、慢病筛查和管理纳入医保范围,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引导,防止因病返贫,巩固乡村振兴成果。
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讨论愈加热烈。委员们更加坚定了接续奋斗、真抓实干,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贡献智慧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将云南打造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诗和远方’这一美好愿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蓝图,让我对云南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省政协委员潘波说。
“下一步,我将聚焦发展壮大‘三大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建设跨境电商平台等方面内容,精准选题,深入调研,认真开展论证和研讨,及时形成高质量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上报相关部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省政协委员保春英说。
作为一名来自统计调查部门的省政协委员,贺开贵表示,下一步,他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统计调查部门的核心职责,找准委员履职的切入点、发力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力求为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具真实性、可靠性与科学性的数据依据,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