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军蓓
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保春英提交了题为《关于“营”在当下赢得未来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建议,应对标全国标杆城市,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指标型营商环境”向“实质性营商环境”转变。
保春英建议,应聚焦全链条服务、全要素供给,从准入到准营到准出,用好政策“工具箱”,为企业补链、强链、优链创造“阳光雨露”,打造“迁不走”的产业生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加快培育本地专业服务业机构的同时,充分运用好城市群内中心城市资源,增强专业服务业的溢出效应。
保春英说,营商环境体现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上,也体现在“遇事不求人”“规则说了算”的办事氛围里,而关键还在于把制度立好。应把“红灯”设得亮一些,可作“清单式”指导;把“绿灯”设得多一些,最大限度方便于民、让利于企;“黄灯”也不可或缺,给予市场主体适度的容错空间,多一点温馨提醒。同时,应关注不同产业对营商环境的差异性需求,打造特色营商环境品牌,实现产业集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