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月英 文·图
“近年来,我省‘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成一农把履职关注点放在我省“双一流”大学建设上。他指出,目前,研究经费不足、研究人员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不够、对人才的认定和学科的发展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对本土人才培养未给予足够重视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几项重要因素。
对此,成一农建议,应继续加大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研究经费及时到位;优化相关部门以及学校自身的行政管理体系,鼓励学校内部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减少重复劳动和行政资源浪费;落实教育部“破五维”精神,逐步淡化对量化指标的依赖,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人才和学科评价体系;制订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为本地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建立导师制、学术团队等机制,促进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