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陈雪梅 通 讯 员 周 赟 文·图
在今年省两会上,昭通市政协主席申琼格外关注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山的修复工作,并提交了题为《关于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山修复的建议》的提案。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要。在申琼看来,云南的最大优势在生态、最大潜力在生态、最大责任在生态。
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凉山片区的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是世界珍稀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目前国内已知的黑颈鹤越冬数量最多、最集中的越冬地之一。据申琼介绍,保护区境内全部属于国家禁止或限制开发地区,境内地形地貌为山地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为23%,辖区内分布着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1%。
“1998年至2000年,上级相关部门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草山实施‘123’工程,对2800公顷草地进行退耕还草,草原生态得到较好修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山包自然保护区部分草山生态质量出现逐步退化。截至目前,草山退化面积已达400公顷。”
为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申琼认为,目前,急需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草山进行补种更新,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持续加大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着力提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草原生态质量。
申琼建议,省政府应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省林草局综合施策,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退化的草山进行补种更新,及时修复草山生态,巩固生态保护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