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 讯 员 李鹏艳 赵璀芝 本报记者 蔡林燊 文·图
一直以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离满足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省政协委员罗金洪说,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较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设备设施配置不够、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误解、学校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度不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大等问题都是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
对此,罗金洪建议,要加大对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教师的招录力度,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使全省中小学每校达到有1名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教师的要求。要标准化配置“心理咨询室”“心理沙盘”“心理宣泄室”,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设备设施的辅助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构建“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彻底消除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要进一步加强德智体美劳教育,实施“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磨炼学生意志,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珍惜生活、为他人着想等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