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李 焦 陈雪梅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在供给端,“土特产”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帮助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在需求端,“土特产”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助推消费升级。依托“土特产”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弘扬与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途径。
会 外
“土特产”迫切需要提升附加值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土特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然而,农村很多新鲜的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只能以低价卖给附近的居民,难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家住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大文乡的罗维兴今年28岁,他在离家50多千米的荣康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茶叶的种植采摘管理工作。他对记者说:“我们家有20多亩茶园,但种出来的茶叶由于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在市场上干茶只能卖到七八元一千克,算下来一年收入不如打工挣得多,所以村里种茶的农户越来越少。”
云南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有丰富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如何把“土特产”文章做好,通过“土特产”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实话题。
会 内
打造“明星土特产”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就体会到农民的艰辛,盼望着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凡是跟‘三农’相关的话题,我都很关注。”省政协委员寸香妹说。
对于如何破解“土特产”品质提升和营销困境的问题,她认为,一方面,应扶持一批本地拥有发展愿景和长远规划的青年创业者成立小微企业,将个体经营的家庭手工作坊转化为规范经营的现代企业;另一方面,应吸引和扶持一批返乡创业青年,聚焦当地特色资源创办企业。
寸香妹建议,各州(市)可充分利用对口帮扶的高校资源,为“土特产”发展在技术、规划、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各县(市、区)可梳理“土特产”经营主体的帮扶需求,主动与相关高校对接并寻求帮助,切实解决经营主体的困难。此外,要依托政府部门主动寻求合作,打造一批市场认可的“明星土特产”。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差异化的产品适配性。比如,对于社区团购,主要提供有品质保障的大众产品;对于商场超市,主要提供有特色的中端产品;对于私人订制,主要提供独有的高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