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 溦 实习记者 陈雪梅 李 焦
当前,国内有关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回收利用的法律体系主要集中于地方性法规及管理办法,国家层面未出台餐厨垃圾管理的具体条例法规,其法律层级较低,约束力、威慑力不够,市政、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多头监管,缺乏核心部门的统一监管。
同时,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还未实现全覆盖,且回收处理率低。大多数市民家庭中产生的生活餐厨垃圾难以落实并进入处理系统。另外,餐厨垃圾收集环节漏洞较大,城市中,居民餐厨垃圾还难以做到分类完整收集,一些小型餐馆、路边摊由于分布零散,存在未被纳入收集范围的情况;农村地区由于居住分散、收集成本高,收集工作更是难以有效开展。
加强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对于改善环境卫生、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及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 外
餐厨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每天厨房里产生的食物残余,如剩菜剩饭、果皮菜叶等,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仅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可能吸引害虫,影响经营环境卫生。”昆明市五华区从事餐饮行业的王伟说。
会 内
完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政策措施
省政协委员戴筠说,目前,省内很多地方餐厨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存在政策法规支撑不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戴筠建议,应完善法规体系,将餐厨垃圾处理纳入规划,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并给予其补贴,明确各方权责,制定处罚措施。同时,出台支持政策,如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奖励积极配合的餐饮企业。健全餐厨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实现市场化运作。加强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快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提高收集覆盖率,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合理设置收集点,加强设备更新改造。改善运输环节,规划专用通道,增加车辆数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升处理能力。合理布局处理厂,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监督管理。
同时,应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拓宽餐厨垃圾处理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技术创新,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参加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指导、环保评价体系建立等方式,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引导餐饮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餐厨垃圾回收利用,倡导文明用餐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