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快递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快递行业呈现快速扩张、迅猛发展的势头,并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指数。我省持续推动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规划政策落地,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快递网络。2022年,邮政管理部门联合工信厅,打造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8个,全省邮件快件进出境达1648.69万件,312个抵边自然村实现通邮,快递服务进村覆盖率达89.82%,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省快递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管理体制与行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很多县(市、区)没有明确县级快递业监管事权部门(县级邮政公司与其他快递公司是平行的竞争关系,不具备行政职能),仅靠州市级邮政管理局进行监管,导致县级快递行业监管不力。
(二)服务能力水平与用户的需求和期待不相适应。快递行业以加盟代办为主,从业准入门槛较低。快递企业网点多、规模小,内部一体化管控和协调机制较弱,低价竞争和同质化竞争现象突出;快递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服务意识差、收入不稳定,不能全部做到上门服务;小型快递点遍布城市各处,电动车随处充电无人监管,快递从业人员为追求效率,在道路上、小区内随意穿行,碰擦事故屡见不鲜,给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带来隐患;农村寄递体系不完善,末端收费屡禁不止。
(三)“放管服”改革与快递业发展所需环境不相适应。县乡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快递基础设施不健全,快递出进比较低,快递企业设立末端网点的意愿不强;快递车辆入城难;从业人员权益保障难;优惠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
以上问题制约快递业健康发展,亟需加以解决。
二、加强我省快递业规范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行业联动和自律。引导快递企业总部采取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章程等方式,从行业职业标准、发展规划、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奖励惩戒等方面形成一致认同、共同遵守的规定,强化行业自律,主动接受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杜绝违禁寄递、过期投递、私拆寄件、末端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避免恶意竞争、低价竞争等情况,共同打造守法律、负责任、讲效率、可信任的行业形象。各快递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良设施设备,建立机械化、自动化分拣投递系统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监测系统,规范企业管理,提升运营效能,同时更新经营理念,科学测算,适度让利于基层网点,直接按照投寄里程将派费兑现到末端快递员手中,增强行业整体发展动能。
(二)加强行业队伍建设。加强对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日常监督,不断增强队伍的政治意识、法治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依法规范接件、运输、投送等行为,落实上门服务、微笑服务、诚信服务,加强与投寄人的有效沟通,提高投寄时效,提升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快递企业、从业人员、投寄群众“三赢”的目标。加大快递业管理人才、科技应用人才培育力度,提升行业管理运营水平,培育网络覆盖全、工作效率高、服务品质好、品牌效应强的快递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快递业联合工会建设,依法维护快递从业人员的待遇、健康、休息、社会保障等各项权益,增强从业人员的成就感、归属感、幸福感,提高队伍的稳定性。
(三)健全快递物流体系。一是加快县级快递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建设。由地方政府牵头,将快递园区作为城乡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原则, 统筹整合运营场站、企业安检设备等资源,加快建设一批具备集中仓储、分拣处理、快速集散、统一配送、商品展示等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快递物流园区,吸纳快递企业集中入住运营,提升快递行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在免除企业反复寻址搬迁、增加成本的同时,有效解决消防安全隐患。二是加速推进“快递进农村”。加快乡镇快递物流节点驿站和村级综合寄递网点建设,出台扶持政策,对快递体量小、路程偏远的行政村或自然村由政府给予快递企业一定补贴。鼓励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物流平台采取合资、互相持股、加盟、代理代办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共建共享末端配送网络,实现“多站一点、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的通道,全力打通快递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农村农民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规范城市快递末端网点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或给予补贴的方式,引导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在城市社区、住宅小区建设公益性末端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快递服务满意率。
(四)健全快递业监管体制。强化州市级邮政管理部门监管力量,尽快组建成立州市级邮政业安全中心,配置与工作量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加强州市级规划统筹和监督管理。明确县级快递业监管事权部门,建议以市场监管部门为主,商务、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协同,常态化开展指导服务、监督检查和受理群众投诉,强化对广大农村地区快递行业的规范化监管,以适应越来越迅猛的快递业发展趋势、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将农村快递体系建设和管理服务纳入市、县党委政府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目标,开展考核评估兑现,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五)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尽快出台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快递行业规范管理办法和从业标准,引导快递业有序发展。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将快递业发展纳入县级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解决快递企业大型快件集散、分拣等基础设施“用地难”的问题,强化水、电、气、网等基础保障,帮助快递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为快递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建立定期通报联系制度,加强邮政、市场监管、公安、商务、人社、税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在强化常态化监督管理、执法检查的同时,解决好城区快递车辆通行停靠、快递小哥劳动权益保障、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实际问题。四是探索“快递+现代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挖掘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强地方电商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直播带货、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品牌,带动农产品上行销售,提高快递投寄出进比,为快递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五是强化行业宣传。统筹媒体资源,加强快递行业自身宣传,引导投寄人员换位思考,减少随意差评、恶意投诉的情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和理解快递从业人员、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