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风电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各类电源融合协同不足、要素资源统筹不够等问题,造成风电项目推进较慢、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根据《云南省风能资源评价报告》,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23亿千瓦,技术开发量超5000万千瓦,截至2023年11月,全省已投产风电装机1448.9万千瓦,占技术开发量的29%,开发潜力巨大,是未来增量电源的重要支撑。
(二)各类电源融合协同不足。我省电力以水电为主,汛、枯出力悬殊(水电汛枯电量比为68%:32%),自身调节能力有限,而我省风能资源呈“冬春季大、夏秋季小”的两季风特征(风电汛枯电量比约为30%:70%),与水电在年内、与光伏在日内均具有良好的互补性,是打造“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抓手。
(三)要素资源统筹谋划不够。我省是全国森林防火四大重点省区之一,目前全省平均林区路网密度2.09米/公顷、生物阻隔带密度0.14米/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规划目标。而风电场多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山脊上,部分项目因进场道路受林地制约而不能开发,若将风电项目进场道路与森林防火通道有机结合,既可解决风电场进场道路受林地制约而不能开发的问题,又可一定程度解决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建议
(一)强化规划统筹引领。优化全省风电规划布局,统筹资源条件、电网布局、生态环保、要素保障等因素,按照应统尽统的原则汇总形成全省风电资源分布“一张图”,经省级有关部门审核后纳入省级项目库,实行“规划+动态”项目库管理。
(二)分类推进风电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集中式风电项目规划选址和前期工作,支持条件成熟的项目尽快启动建设。二是积极推进老旧风机改造提质,加快存量风电场扩容增容。三是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空间资源,以及现有光伏项目形成的进场道路和升压站条件,进行小型风机分散式风电开发,形成“风光互补”,助力乡村振兴。
(三)统筹整合要素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风资源、土地、林地等要素,结合全省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防火道路建设开展风电项目规划选址。
(四)推进风电“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推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建立风电项目集中审批绿色通道,为加快风电项目建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