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提案公开 > 正文

关于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我省农村产业振兴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5-02-07 17:12:55   来源: 原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土特产”文章,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得云南土特产种类繁多,从高山到平原、从湖泊到河谷,云南的土特产包括了各种农产品、水果、茶叶、草药、蜜蜂产品等;由于云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的优势,许多云南土特产以其高品质而闻名。比如,普洱茶、大理石榴、玉溪烟草等都是享誉国内外的高品质产品;我省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对土特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彝族的火腿、傣族的香米、藏族的奶酪等都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土特产;同时云南拥有广袤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境,许多土特产是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和加工的。这使得云南的土特产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其次云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许多土特产也成为游客来云南旅游时必买的纪念品。同时也为我省土特产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总体而言,云南土特产以其多样性、高品质、特色文化、生态友好和旅游价值等特点,成为云南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文化符号。

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推广云南土特产,可以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和体验。但随着云南土特产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外的同类产品进入市场,给云南土特产带来了竞争压力;而且由于本省品牌建设不足,一些云南土特产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品牌知名度较低。这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影响了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头部企业稀少,品牌溢价空间狭小,宣传和品牌认知缺失;然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使得部分云南土特产的产品质量不稳,存在质量问题。这给消费者带来了担忧,降低了他们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销售渠道不畅通,导致一些云南土特产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无法将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这限制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和渠道多样性,影响了销售额和市场拓展。很多“土特产”缺乏市场营销策略及品牌规划,一些农民生产者或小型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他们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和销售策略,导致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不足,影响了销售效果。物流和配送等问题,云南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物流和配送成本较高。这给产品的运输和配送带来了困难,延长了产品的上市时间,影响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市场竞争力。多年来,我司多年扎根云南,对云品出滇,从农业种植端、物流、销售端及农业SaaS平台都做详细的研究,想通过自身的绵薄之力为云南农业乡村振兴做一份贡献。在多年的农业产业布局中,发现云南的“土特产”多以一级农产品为主要输出形式,如芒果、石榴、蔬菜及鲜花等,而农产品的品牌能力及产品运输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由于运输成本等各种因素,在大宗贸易中与其他省份相比没有特别明显的产品、产量及价格优势。

在此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云南品牌,从原材料到连锁品牌,从产品到餐桌,通过线上推广及线下体验,现在国内消费者对云南的产品的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出现了更多的农副产品及深加工型产品,品牌影响力有明显的提高,使更多的国人认识到云南“土特产”,并对其品质给予了认可。从新业态的层面进行深挖,从原材料销售转型成为产业带动种植养殖,品牌带动销售;从大宗贸易转变成为多渠道开展消费端品牌塑造,从增加本地消费扩大到全国范围的渠道销售等多方面的努力。如消费品类冬冬食品、猫哆哩、大益茶、小粒咖啡、德和;再有新晋品牌橄清、霸王茶姬、山野泡泡等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然而在每一个品牌后,都有着一个品牌故事、完善的供应链及品控系统,对种植(养)殖端也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比如“橄清”作为一个品牌,以野生云南橄榄为原料,制作成快速消费饮料,为云南的土特产市场提供了一个精选。在此品牌之后出现了“山野泡泡”“橄野”等以橄榄为主要材料的消费类产品,大大增加了农业种植的价值。同类产品还出现在葛根、魔芋、酸角等农产品上,从而提高了农产品原始价值。这种商业模式从采摘生产到品牌策划再到销售,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结构。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资源的潜力,我建议相关部门要鼓励并引导土特产与消费企业相互结合,打造更多的“霸王茶姬”“橄清”等这样的品牌案例。从线上、线下进行云南“土特产”的升级打造,以具备云南标签的“高品质”“多样性”“生态”等字眼的文化属性进行传播,做精而美的产业品牌力。故提出关于孵化更多消费品企业与土特产结合销售的建议:

1.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总结猫哆哩、橄清、霸王茶姬等品牌案例,鼓励更多的消费品企业与农业合作,开发新产品,使土特产实现多元化加工。产业链融合将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结合当地优质水果、鲜花和茶叶,制作果茶饮料或果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有利于土特产与消费企业合作的政策,鼓励企业投入创新、品质提升,并提供财政资金或税收等优惠支持,降低企业合作的成本,激发其积极性。同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产业水平。

3.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品牌对于产品推广至关重要。政府可以提供品牌策划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指导与支持,鼓励企业在产品品质、包装和营销上下功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例如,通过强化产品包装设计和提高品质,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

4.拓展国际合作和市场。“一带一路”成功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云南土特产走向国际市场的潜力。政府可以推动更多国际合作,拓展出口市场,提升云南土特产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这包括与国外贸易商的竞争合作、参与国际食品展览等活动,增加产品曝光度。通过土特产与消费企业结合的商业模式,激发云南农村产业活力,提升农民收入,推动云南特色产品在第一市场的发展。这不仅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对云南农业的支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