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提案公开 > 正文

关于加快产品创新推进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5-02-07 17:16:28   来源: 原创  


   全球茶叶已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茶叶面积占全球62.7%,产量占全球的47.5%,全国茶叶库存超过200万吨,并呈逐年增长趋势,业态创新和产品多样化成为市场扩张和促进茶叶消费的关键。云南茶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产品以传统原叶茶为主,2022年,普洱茶16.5万吨,红茶7.4万吨,绿茶14.8万吨,其他茶1.1万吨。在传统市场饱和、茶叶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日渐多元的市场背景下,云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针对云茶品类结构待优化、产品创新不足、夏秋茶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突出多样化生物资源优势,以“茶叶+”模式进行产品、业态协同创新,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拓展新市场,对助推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实施新茶饮“双创”行动,加快融入新茶饮发展赛道

    近年来,采用优质茶汤,加入水果或牛乳等调制而成的各类新式茶饮发展迅速,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新亮点,据统计,2022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已突破3千亿元大关,进入新茶饮供应链的茶叶原料超过20万吨,新茶饮已成为茶行业最大的子赛道。云南地域特征明显的小众茶叶品种、优质奶源、丰富多样的水果、奇妙的食用植物等均是新茶饮的创新源泉,麒麟大口茶、霸王茶姬、上山喝茶等云南新茶饮品牌的崛起充分证明云南参与新茶饮差异化、特色化竞争的强劲优势。实施云茶“双创”行动,衔接省“双创”政策、措施、项目、资金,开展新茶饮培训、设立创业扶持资金、搭建新茶饮原料共享供应平台,构建新茶饮创新创业生态圈,鼓励引导外出务工青年、大学生、退役军人发展云茶系列新茶饮,打造云茶销售新场景,拓展云茶消费新空间,实现产业培育和创业就业双提升。针对新茶饮产品高频创新、原料需求标准化、规模化的市场需求,以特有大叶茶种及种类丰富的花果蔬药食材周年供应为卖点,主动对接新茶饮头部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新茶饮标准化原料订单基地,打造新茶饮原料产业生态圈,一站式供应新茶饮所需原料,扩大原叶茶的消费容量,联动水果、蔬菜、食用花卉产业发展。

    二、践行大食物观,以茶叶深加工促进茶资源综合利用增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强调了人们对于健康、多元、营养均衡的饮食需求,这与茶的功能和特点相契合。引入大食物观的理念,将茶产业整合到食物体系中,集成现代装备技术和生物技术,利用夏秋茶资源进行液态茶、茶粉、茶膏、茶叶提取物的工业化深加工,并将茶叶深加工产品与云南种类众多的特色食用植物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开发具有独特饮食文化和鲜明地域特征的功能饮料、烘焙食品、休闲食品、保健产品等多元化产品,推动茶叶从“喝”向“吃”“喝”“养”多维拓展,多途径开发茶叶资源,通过茶叶资源综合利用增值拉动一产,增加茶农收入。

    三、持续推动传统茶品类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红茶、花草茶参与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

    全球茶叶年出口量在190万吨左右,红茶是目前全球产销量和贸易量最大的茶类,中国2022年出口茶叶37.5万吨,绿茶占83.7%,红茶仅3.3万吨,与此同时,进口了3万吨红茶。云南滇红茶生产历史悠久,曾在国家出口产品中做出极大贡献,滇红工夫茶区域品牌价值长期位于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榜前列(2023年,品牌价值43.73亿元,居21位,居红茶类第二),云南红茶具有再闯国际市场的基础和底蕴。继续优化传统茶品类结构,稳定名优红茶生产,支持现代茶园相对连片、具备机械采茶条件的茶叶生产县建设红茶生产基地县,构建与目标市场接轨从茶园管理到加工、产品的标准体系,全面推广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生产低成本、规模化、标准化的红碎茶、袋泡红茶等国际主流消费中低端红茶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发掘云南特有食用植物资源,开发花草茶、水果茶等吸引新兴中产年轻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