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提案公开 > 正文

关于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5-02-07 17:29:13   来源: 原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我省高度重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聚焦“1+10+3”重点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全面推进全省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和标准化。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我省许多县市的特色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成为“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成为当地产业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路径。

乡村特色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特色不突出,同质化和追风现象严重。产业多集中在农业、林业、畜牧业、中草药种植等第一产业,招商引资或集体培育的规模性产业亦存在同质化和追风发展现象。二是零、小、散突出。乡村产业多以农户个体为主,少部分为专业合作社方式经营,规模小、分散、粗放型经营较为普遍,基地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化程度不足,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三是原料基地和粗加工居多,产业链短。受资金、技术、信息等制约,培育的产业多以原料基地或粗加工为主,缺乏精加工和自主品牌四是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农户自销或者合作社统一销售,通过互联网或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的渠道进行销售的较少。

为此,建议:

(一)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突出特色选产业

紧扣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准确定位地方特色,做足特色文章,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专”,切忌盲目追风、同质化和大众化。

(二)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力度

优化区域布局,处理好县域大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关系,围绕市场需求,建设一批农户、集体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将集体小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链中的一环共同推进,提高产业附加值,打造产业独特竞争力。

(三)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组建由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新型产业联盟,建立多样化、深层次合作机制,实现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分工协作和共生发展,有效带动特色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规模化与标准化建设

推进土地的流转与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乡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同时,建立并推广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乡村产品品质。

(五)推进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创建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全产业链布局,在乡村产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置不同类型的乡村产业加工区,积极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加强乡村产品的品牌建设,促进乡村产业链条纵向深度延伸,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稳定增加。

(六)积极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树立大资源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和拓展乡村产业的多功能性和多元价值,积极推进乡村产业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资本下乡激励机制,全面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和乡村产业发展。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到位,同时,进一步补齐农业机械装备、基层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监督等短板,全方位保障乡村特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八)借助互联网,开拓营销新渠道

积极开展乡村产品网络营销,建议组建乡村产品专业团队和电子商务发展中心,采收辖区主要乡村特色产品,依托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开设网络店铺,统一采购、包装、配送、销售和售后服务。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开展联合检查,确保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