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提案公开 > 正文

关于支持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5-02-08 08:56:35   来源: 原创  

案由:

    赤水河被誉为“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是长江上游的一级支流和重要生态屏障,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云南段流经镇雄、威信两县,境内干流全长97公里、流域面积1983平方公里,涉及镇雄、威信县17个乡镇152个村(社区)104.2万人口。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到昭通召开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现场办公会,要求聚焦打造“长江上游最美生态河流、践行‘两山’理论样板典范、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坚决扛实赤水河源头保护政治责任,守护好赤水河的一江清水、两岸青山。

    近年来,昭通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将赤水河等流域生态保护作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和落实党中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决策中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坚持把保护治理好赤水河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但对照省委省政府赤水河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现场会议要求,昭通市保护治理困难问题、短板弱项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两污”处理设施不够完善。赤水河流域(云南段)流域面积1983平方公里,流域人口约104.2万人,流域内人口密度为525人/平方公里,为云南省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多。流域内群众大多集中居住于河流沿线,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截污管网错综复杂,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少数管网跑冒滴漏情况,治理难度较大。

    (二)建设资金缺口大,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昭通以“六大行动”深入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确定101项支撑项目,2021年一2022年一共开工60个项目,总投资50.2亿元。项目虽已开工建设,但资金缺口较大,截至2022年上半年共争取筹措各类到位资金12.8亿元,项目资金缺口较大,不利于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缺乏稳定性。2018年3月,云、贵、川三省人民政府签订《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了长江流域首个跨省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机制,三省按1:5:4的出资比例每年拿出2亿元作为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金,以3:4:3的比例进行分配,补偿金主要用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水污染防治等。试点工作虽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横向补偿资金与流域治理保护实际需求差距大,昭通市3年共计获得补偿资金1.8亿元,补偿资金少、约束力不强、政策无延续性约束等问题比较突出。

     建议:

    (一)建议省自然资源厅加快开展赤水河流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赤水河流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以及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已有产权登记制度,指导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推动赤水河流域的保护和监管,促进绿色发展。

    (二)建议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帮助指导建立赤水河、南广河、白水江3条流域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机制。对摸清现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生态产品基础信息、生态产品数量和质量,建立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的生态价值评价核算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建议省发改委、省统计局加强该方面政策业务的帮助和指导,实现威信县生态产品保值增值。

    (三)建议省预算内资金继续支持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2022年8月印发的《最美赤水源旅游规划》中的项目目前尚缺乏项目专项政策支持,建议省发改委在项目申报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二是建议省发改委帮助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三是建议省财政厅牵头以第二轮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协商为契机,争取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河流治理保护提供更有力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