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2015-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34万辆增至688.7万辆,年均增速高达54%;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7月底,我国充电设施数量达到692.8万台,占全球的比重超过70%。云南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和相关配套充电设施待完善空间较大,特别是在绿色发展、生态风险管控及城市存量更新、社区综合服务提升等背景下,居民社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滞后,仍然存在居住社区建桩难、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不均衡、用户充电体验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
建议
为保障社区居民合理出行要求,结合科技赋能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导向,现以省内中心城市为例,针对充电设施实际布局情况和建设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撑
加强省级层面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重点明确财政补贴、建设用地保障、充电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具体实施细则,支持充电桩相关技术、模式和机制创新。
(二)优化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充电设施,参与充电设施的正常运营和配套服务。鼓励居住社区委托专业充电运营商开展居住区充电设施“统建统服”,提高充电设施运维服务水平。引导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在充电技术研发及电池技术研发方面扶持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联合政府、国企、科研院所形成合力,实现技术突破。
(三)优化充电设施用地用电配套
简化充电设施用地规划审批手续及电力设施审批审查手续。在已有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公交场站、社会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自有停车库、停车位,各居住区、单位等场所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无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独立新建的充电站用地,其用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管理,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应土地,可将建设要求列入供地条件,底价确定可考虑政府支持的要求。对社区内居民自建充电设施的,应明确具体用地用电规定,特别是涉及物业公共资源使用,业主间均摊费用支出等物权相关问题,需出台具体操作指南。
(四)加强充电设施技术创新
目前,云南省的充电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要聚焦充电设施领域行业痛点,着眼技术变革,围绕城市社区充电、农村充电等应用场景,探索新的创新技术路径。重点对家庭充电设施存在的进小区报建流程复杂、建设条件受限、无序充电负荷不足、增容费用巨大等难点,进行技术专项突破。可以试点采用“统建统服,有序充电”的小区充电解决方案,统一安装、统一管理,实现安全、智能、经济、便捷的有序充电。
(五)拓宽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投资渠道
建议加强补贴奖励等优惠政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鼓励创新金融服务探索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盘活存量资源,支持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融资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逐步转变消费理念,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偏好;打造新能源汽车及充电配套产业链,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六)进一步优化充电设施建设布局
加强城市建成区的充电配套,升级改造部分小功率充电桩,满足公交、物流等专用车辆以及出租、网约车等快速补能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加油站,在加油区域外配套建设一定的充 (换)电设施,建成油电一体化综合服务站;加大外围城区公共充 (换)电设施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布局充 (换)电站,提升公共充(换)电服务保障能力。在城市建成区的商场、景区等人员和车辆密集场所增加充电设施布局。
(七)提升充电设施运维管理水平
在改善高速公路充电问题方面,目前省内老化的充电桩已部分出现,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有限的停车空间里,这些数量庞大的老旧桩占用了大量资源,大大降低了充电桩的整体利用率。强化现有公共充电桩的运营管理更胜于大规模建设新的公共充电桩,相关运营企业应当提高运营效率,对损坏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保养,使其处于最佳使用状态;消除设备隐患,杜绝发生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