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云南省高度重视建设绿美云南,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绿美云南”的决策部署,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环境,实施城乡绿化美化重大行动计划。绿美云南的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是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具体行动,更是美丽中国在云南建设的创新实践。在《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的指导下,云南省各部门出台多项政策,形成多层次的城乡绿化美化政策体系,各地积极落实,并取得一定成效。
建设绿美云南,既要让云南绿起来,美起来,更要一直绿,一直美。在已建成的绿美空间,特别是在乡村、河湖和景区周边,空间的长期运营和维护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时期绿美云南建设步入新阶段,要高度重视绿美产业建设,将绿美产业导入到绿美空间,通过环境建设和改善,将旅游、消费、新业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企业、社会投入合力协作,让云南省每一个通过绿美云南建设的空间都成为绿色的空间、产业的空间,必将有利于绿美云南的建设可持续发展。
户外营地产业是发展绿美产业的一种有效实践。通过利用公园用地、绿地或者废弃高尔夫球场等非国有建设用地,深度结合当地的自然旅游资源,把高度工业化标准制造的房车、帐篷、太空舱、树屋等户外可移动产品与山水联动、与季节联动、与城乡联动,打造户外全域的精品可以移动旅游产业。大力发展户外营地产业,既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又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产业落地和绿水青山双向奔赴,进入和谐发展的正循环。
目前,全国共有约3.4万家户外营地核心企业,核心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在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云南,户外营地产业逐渐成为云南新的消费热点。在2023年10月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云南户外运动产业资源推介洽谈会上,共有413个云南省户外运动项目对外招商,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户外运动营地项目更是投资焦点之一。大会还发布了“云南十佳户外营地”,丽江东巴谷汽车旅游营地、弥勒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营地、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营地等十个项目从众多户外营地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殊荣。这些项目都是绿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潜心研究户外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生态和市场发展趋势的户外文化旅游产业产品。先后在楚雄、曲靖、文山等地试点,在城市周边打造了楚雄彝风湿地度假区营地,在普者黑景区打造了高端户外露营地,在景区周边打造了罗平星河花海营地、文山盘龙河沿线等重点项目。通过户外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营运,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绿美产业发展和运营经验。
在此,我就绿美产业助推绿美云南高质量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打造绿美产业。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因游制宜,充分考虑城市、乡村、河湖、景区周边不同的特点,选择导入不同的绿美产业,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向游客展示云南生态美、景观美、人文美,让云南美在路上、留在心间。
(二)树立标杆,展现绿美云南风采。引导和支持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树立绿美产业项目标杆,展现自然景观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的经典案例。通过树立标杆,打造具有世界生态与经济均衡发展演进标本意义的展示窗口与国际交流中心,培育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的竞争优势,为绿美云南的建设添砖加瓦,推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局面不断形成。
(三)政企合力,共促发展。政企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绿美空间多属于绿化、生态空间,产业导入受限,在产业导入时,要充分考虑绿美空间的特点,不搞一刀切,建议出台产业导入相关标准,让产业导入有法可依,有制可依;企业广泛参与,作为主体参与到绿美产业项目建设中来,共同开创云南绿美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