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振兴,而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先锋榜样,则是人才振兴的主力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年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育提供了路径和遵循。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2022年联合印发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育提供了基本思路。去年12月,在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场推进会上,王宁书记对“培养一批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作出部署要求。然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育在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予以重视。
一、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类型界定不明,培育项目单一。部分农村地区人才结构单一,且对所需的致富带头人类型不明晰,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传统种养殖人才发挥力量,缺乏与农村一二三产发展相适应的全方位、多领域的带头人团队。
(二)农村人才外流严重,留守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358万人,占总人口的49.9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4.85个百分点。据《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在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中,以初中学历人口为主,且近1/3的劳动年龄人口选择全职务农,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仅占10%,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仅占1.21%。
(三)聚焦农村致富带头人财政支持针对性有待加强。一是缺少重点聚集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的财政政策;二是没有建立与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培育扶持机制,申请事项和资格认定流程复杂,同时针对培育财政政策具体实施情况的监督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对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建议
(一)实施“一村一致富带头人”培育计划。一是因地制宜培育不同类型的致富带头人。以“一村一品”打造为基础,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带头人;围绕农村田园景观、特色村落、少数民族文化等元素,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带头人,用好茶叶、花卉、水果等景观性优势特色产业资源,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赏、食、享”整合的多产品开发;围绕扎染、木雕、银器等手工艺品,及腊味、特色奶制品等传统特色食品,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带头人,在其带领下培育一批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通过平台用工、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增加女性就业机会。培育一批农村女性成为“带货主播”,通过培育使其掌握互联网技术,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推介农村美景、土特产,发展“山货经济”。二是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致富带头人的特点设立不同类型的有针对性的定制课程。三是加强培育效果的跟踪、评估与培育对象的帮扶。
(二)创新要素引力,着力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一是实施具体的行动计划、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为返乡创业人员落实土地流转手续、贷款贴息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二是以县为单位设立创业孵化园区,依托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设立返乡创业服务窗口,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融资贷款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建立以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创业导师志愿团,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经营诊断等服务。
(三)优化扶持政策,助力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长效开展。一是提升政策实施的精准度。财政部门针对本地区特点出台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的专项文件,建立或整合培育专项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相关单位组建专项工作小组,至基层考察实际经济与社会状况,根据各地区人才缺口和规划需要,设计培育项目;构建激励机制、附加优惠政策,对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开展及时、成效良好的地区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或资金奖励。二是以提升培育扶持资金申请的审批效率作为政策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要求各审批单位之间形成合力,统一工作目标,调整完善审批机制,规范审批流程。三是规范政策具体实施的监督机制。划分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密切跟进所辖农村培育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确保政策资金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