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云南省内白酒市场大量充斥自烤酒、散酒、假冒伪劣产品,低质、低价产品严重破坏了白酒行业的生产、流通秩序,导致云南白酒行业集中度十分低下,白酒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环境,运作规范的企业经营十分困难,难以形成龙头企业。
为整顿云南白酒市场,引导市场健康、稳步发展,增加财政税收,打造公平的行业竞争平台,特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整顿白酒企业、小作坊的生产秩序。
云南省有合法生产许可证的白酒生产企业约480家,无照类小作坊和自烤酒类小企业更是高达1.5万余家,规模企业生产量不足20%(80%为散酒),由于对无照类小作坊和自烤酒类小企业的监管不力,且自身运作不规范,造成资源浪费,大量偷、漏国家税收,并且因自身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排污设备或者废料处理设备,缺乏技术、质量、生产管理等人才,大量存在生产安全、环保隐患,产品质量、卫生均不达国家标准,对环境及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多个省份已明确规定不允许无照类小作坊和自烤酒类小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云南白酒行业“散、乱、差、小”的现象长期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巨大的消费市场与行业的乱象形成巨大的反差,困扰着云南酒类行业的发展。省内规范的白酒生产企业举步维艰,难以造就省级强势品牌和龙头企业。就峨山县市场为例:当前玉林泉总产能46个班,年基酒产能7000吨,现仅开工12个班,年产基酒量不到1300吨,据不完全统计,峨山县白酒小作坊就达到28家,不少于35个班组生产。
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保、税务、消防等部门联合行动,取缔全省无证照、不具备生产条件、无检测手段、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自烤酒类小作坊。严格白酒生产企业的相关证照审批及市场监管。
2.加强生产、质量、食品卫生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监督监管和处罚力度。
对于不符合相关要求的白酒生产、销售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勒令其整改或取消其相关资质。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控制不合规的散装白酒上市流通。
建议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检查,不符合要求或未经检测合格的散酒不得上市流通,严查、严管、并禁止群体性聚餐提供、饮用散装白酒,消除散酒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净化市场竞争环境,打造公平的竞争平台,推进白酒流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如能像湖北、河南等省直接禁止散装白酒作为商品在市场销售、流通,将促进则规范企业的快速发展。
4.严格税收管理。
白酒行业属高税额产业。以云南年消费80万吨,年消费额300亿元计算,云南酒行业年缴税额应为120亿元以上(含消费税、增值税等),可列入云南省财税高收入产业,成为云南支柱产业,而目前云南酒行业年缴税额不足20亿元。
建议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政策,规范企业运作,严格管控企业生产、销售、财务方面基础信息,规范纳税,严查偷税、漏税情况。
5.加快云南省白酒行业的整合。
紧跟全国白酒行业整顿的步伐,引导白酒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扩大生产规模,并加快云南省白酒市场的整合,充分利用云南省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打造云南白酒的标杆企业和省级代表产品。
6.政府政策支持,打造一批龙头企业。
树立和扶持符合规范的重点白酒生产企业做强做大,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酿酒设备、灌装设备、印刷包装、玻璃、塑料、物流、环保设施、消防设施、文化、旅游产业等的发展,形成酒类产业链,同时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企业的品牌建设,打造云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白酒品牌,把云南酒类行业打造成绿色食品的支柱性产业,为云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