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提案公开 > 正文

关于发挥侨界资源优势进一步助力我省乡村振兴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25-02-08 09:31:50   来源: 原创  

一、案由

云南拥有丰富的侨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特别是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这些华侨华人大多数是清代和民国时期迁移到东南亚的华裔后代,他们保留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不仅在东南亚国家拥有广泛的人脉和商业网络,更在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他们虽然不在云南长期居住,但同样拥有强烈的云南情怀,时刻关注着云南的发展和变化,积极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捐款捐物,通过东盟华商会、全球华商聚云南等活动,积极参与近年云南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共同聚焦云南资源禀赋优势,努力促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持续助力云南扩大开放、走向世界。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村为单位的种植养殖产业基础逐步成型,产品同质化、集中上市、国内销售市场定价权、议价权被中间商裹挟,农户“丰产不丰收”等问题日益凸显。对侨务工作和资源的需求也从“授人以鱼”的爱心捐赠转化为“授人以渔”的渠道、市场、资本、智力的专业帮扶需求。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以侨为桥”将云南乡村优质丰富的农业资源链接南亚东南亚资本、市场,能够为云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建议

(一)进一步打造互联网+侨胞贸易网络

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打造云南农产品批发销售交易互联网平台,在境内外同步建设云南农产品交易网,或利用现有跨境电商平台开设云南农产品跨境交易窗口。引导归侨侨眷牵线搭桥,动员和鼓励境外侨胞在所在国线上、线下同步开设云南省内供货的蔬果产品直营店铺,或作为贸易中间商,积极与当地销售终端企业、店铺合作,销售和推广花卉、茶叶、粮油、果蔬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三七、天麻、云木香、砂仁、草果等云南道地中药材;果汁、干活、锡、木加工产品和针织刺绣工艺品。同时引进海外农业科技人才和信息化人才,按照国际标准参与地方建设“数字乡村”,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打通跨境电商、线上直播推广梗阻。不断壮大云南农产品出口渠道,让乡村群众与境外侨胞共同参与并获得云南发展红利,实现从爱心帮扶到合作共赢。

(二)进一步强化境外侨胞力量合作交流

建议整合全省招商资源编制《兴业云南.产投项目一本通》(实体书和电子书),内容涵盖省内各地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普惠政策情况、承载平台优势和具体招商推介项目,“以侨为桥”对外发放,充分发挥华侨华人遍布全球、联通内外的优势,建立地方政府、企业、侨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东盟华商会、全球华商聚云南等活动规模、作用和影响。在组织相关考察和论坛活动基础上,加强与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贸易、农业技术创新的方面的学术交流。组织境外企业和专家力量,共同谋划包装、打造适宜在南亚东南亚推广的咖啡茶饮、肉蛋果蔬、白药等“滇”系列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加工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加工产品质量。同时出台招商引资惠企政策,专项支持侨胞到云南发展特色农牧种植养殖产业和加工企业。依托云南自贸试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边产业园等平台创业引流优势和省级园区基础,结合各地情况建设园中园性质的海归创业园,政府出台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海归落地创业扶持政策、技术引进奖励办法、地方税费减免办法,积极吸引云南籍华人华侨、留学生、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生回国创业。

(三)精准助推农村生活质量提升

更加精准开展基层需求调研,认真对接新时代侨捐投向与基层和群众需求,积极引导侨捐资金和项目更多投向和支持乡村文教、卫生、环保等领域和基层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努力改变侨捐项目分散各地、难以形成强大合力的状况,引导侨捐项目和资金集中向边远地区和乡村衰退重点区集中,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系列“惠侨归国创业”政策,进一步吸引和支持境外侨胞到红河州发展乡村服务产业,引荐侨胞引入国外模式和经验投资建设乡村旅游、养老度假、特色酒店、医院诊所、技能培训、乡村污废处理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助力乡村社会环境服务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