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农文商旅齐发力 诗和远方得益彰 ——第三届滇商大会“文旅康养”投资考察组考察侧记

发布时间: 2025-07-31 17:05:30   来源: 云南政协报  

考察组考察洱源县西湖商文旅综合体项目

考察组考察洱源县老街“温暖小城”文化旅居建设项目

考察组在大理市海东镇考察文体康养产业项目

■ 本报记者 董荣蓉 文·图

7月27日,第三届滇商大会在昆明举行。次日,大会组织参会企业家组成考察组,前往大理白族自治州实地考察相关产业项目,共同见证以大理为代表的云南在文旅融合与康养旅居领域的创新实践及发展成果,携手谱写合作发展新篇章。

盛情相邀  怀揣诚意亮出优质家底

苍洱叠翠,万象更新。7月28日下午,企业家考察组抵达大理白族自治州。

作为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大理是云南悠久文化的历史根脉、山川风貌的美丽缩影、对外开放的绝佳窗口,是让世人流连忘返的“诗和远方”。大理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世界地质公园、全球生态宜居城市、国际湿地城市、东亚文化名城等多项桂冠于一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牵挂的地方,被称赞为“让人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在大理州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大理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陈真永全面介绍了大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情况,表示将以最大的诚意、最高的水准、最优的政策,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共同绘就旅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同时,将一心一意为企业家做好服务保障,落实好稳经济、促消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大理州政协主席程鹏也向考察组发出诚挚的邀约,他表示,大理州精心遴选了8个区位优越、配套成熟、潜力较大的项目供各位企业家现场考察,“衷心希望各位企业家朋友多走走、多看看,期待大家能成为大理的‘最佳合伙人’。”

大理怀揣十足诚意、亮出优质家底,用全方位的介绍催生了“双向奔赴”的磁场效应,让考察组此行升华为共谋发展的起点。

听完推介,南京吉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纯颇为振奋。他认为,当下文旅领域已融入数字化范畴,期望能将文旅与数字技术深度结合。大理应依托文旅产业优势,搭建多业态融合的服务消费场景,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文旅体验,以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老挝云南商会会长刘庭华则表示,要加强对外推介,组织更多元形式的商务考察活动,吸引更多外国企业投资云南,让更多外国游客了解云南、到云南旅游,让云南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

项目带动  拓宽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推介会后,考察组首站探访了大理市海东镇——这里是大理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迎着洱海的风,企业家们漫步环岛公路,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深深震撼:苍山巍峨耸立、洱海碧波荡漾、环岛公路蜿蜒伸展,与沿途骑行游客的欢声笑语一起,生动诠释了“在大理爱上生活”的美妙图景。

以文旅产业为引擎,大理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跃升为云南四个 “五百亿县城”之一。2024年,大理市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38亿元,荣登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第二名、全国旅游百强县第一名。

这一跃升的背后,是大理市将“文旅 +”模式深度融入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产业所打造的消费新场景,也是文旅带动餐饮、酒店、交通等行业协同发展所拓展的新空间。其中,大理市海东镇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将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集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种创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也为大理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形成以文塑旅、以链聚能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我是大理的老朋友了,这里风景美、气候好,未来我们将组织更多企业家到这里考察,希望为大理带来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当好大理的‘代言人’。” 广东特钻会俱乐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晓林说道:“大理的发展潜力巨大,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人认识大理、爱上大理。”

以文塑旅  让“诗”和远方相得益彰

离开大理市海东镇,企业家们乘车前往大理市双廊镇考察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七月的双廊,风景如画。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大理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在双廊艺术小镇实地考察时,企业家们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殿堂。小镇内,艺术工作室、画廊、民宿星罗棋布,每一处都散发出浓郁的艺术气息。艺术家们在此创作、交流,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企业家们实地走访了解了民宿发展情况后认为,双廊艺术小镇的成功在于其将艺术与旅游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小镇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也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

“大理的底气在绿色生态、潜力在康养旅居。目前,我们还规划了‘1+7+N’‘旅居大理?品味乡愁’产品体系,搭建了全省首个数智文旅监管服务平台,可为企业量身定制业态产品,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大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彬介绍。

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次考察让他们既看到了大理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诚意——当地拿出了“压箱底”的好项目,也感受到旅居大理的独特魅力,这让他们对未来与大理的交流合作充满了期待。

“大理是我心目中的诗和远方。”澳大利亚云南总商会会长余晓君说,大理有太多值得推荐的东西,希望未来能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商会的渠道作用,为大理走向海外市场搭建桥梁。

康养旅居  农文旅融合铺就“共富路”

告别双廊,考察组来到洱海之畔的喜洲古镇。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以保存完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于世。绿波荡漾的稻浪与青瓦白墙相映成趣,远处的山峦与澄澈的蓝天交相辉映,不少游客或乘小火车穿行其间,或漫步打卡拍照,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生态画卷。

多年来,喜洲古镇紧扣“世界一流”,立足“中国白族风情第一镇”的发展定位,从文化、旅游、建筑、特色商品开发等方面展现生机,为发展旅游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2016年,喜洲古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喜洲古镇入选全省创建全国一流特色小镇名单。喜洲古镇还先后被评为 “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省级文明村”“省级精品村”“大理州级小康村”“生态文明村”等,并入选 “中国村庄名片”“中国十大古村”。

为保护洱海生态,当地流转2000余亩土地开展生态种植,连片的稻田与洱海交相辉映;同时,因地制宜开发乡村振兴慢行交通系统项目,为喜洲古镇带来了不少客流量。如今,田园小火车的投入运行,让游客从单纯的参观者转变为深度体验者;当地群众也从传统耕作转向农旅融合发展,人均年增收超万元,实现了既让旅游有看头、又让农民有增收的双赢局面。

“我们的项目紧邻喜洲古镇,坐拥‘山水田园’的绝佳环境,具备医疗康养、文化体验、田园度假等多元创意空间,未来将成为大理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新典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听讲解、看规划、赏风光,企业家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深入了解当地旅居康养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潜力。

企业家们在参观过程中详细了解当地项目的规划理念、建设进度和运营模式。他们认为,大理的农文旅融合模式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这种创新的发展思路值得推广和学习。喜洲古镇将旅居康养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满足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同时,还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为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资源富集  全力打造旅居颐养目的地

29日清晨,考察组怀揣着新的期待来到洱源县。

洱源西湖位于洱源县右所镇,苍山十九峰之首云弄峰北麓,是大理洱海的发源地之一,处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门户位置,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 AAAA 景区、云南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滇西北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枢纽,还是“滇、川、藏”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内有六村七岛,居住有954户4481人,构成了一幅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田园美景。西湖水四季清澄如镜、环山倒影、碧水翠苇、风景如画。

当地文旅项目依托洱源县优越的旅居颐养环境、丰富的温泉康养资源与珍稀的高原湖泊资源,以西湖为核心,联动开发洱源县东湖生态保护区、茈碧湖景区及大理地热国。项目规划布局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商务会展区、民宿商业区、文化演艺区等功能区,打造集会议展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文旅空间,旨在打造差异化旅游康养品牌,引导并承接大理外溢的游客资源,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大理州首个大型商旅康养示范区、云南省首屈一指的旅居颐养目的地。

企业家们一边尽情呼吸天然氧吧的纯净空气,一边体验各类康养项目。“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此投资文旅康养项目前景广阔。”大家纷纷感叹,此次参观考察堪称一次洗眼、清肺的养身之旅。

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及不断升级的产品,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大家认为,该项目充分利用洱源西湖的独特优势,通过商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随后,考察组踏上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洱源老街“温暖小城”之旅。在这里,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历史的低语,每一缕温泉蒸汽都升腾着对未来的希望。

洱源老街“温暖小城”项目位于洱源县茈碧湖镇西部,依托20世纪80年代风格的建筑旧址,引入旅居业态,发展特色温泉民宿、特色餐饮、文创商店、艺术空间等业态以满足游客的旅居需求。同时,规划建设集会议会展、精品酒店、主题书店、文旅商业、研学基地、文创开发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致力于将其打造为洱源县最具特色的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和洱源老城文化新地标。

随着城市更新改造的持续推进,文庙、玉湖公园等项目相继落成,洱源县老城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温泉文化景观、温泉文化公园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更创新发展出独特的 “扫码泡温泉”体系,让温泉资源全民共享从愿景变为现实。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老城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让这座老城焕发出崭新的魅力。

互利共赢  共做大理“最佳合伙人”

两天的考察行程,考察组走走停停。将一处处风景串成线,便构成一幅生态宜人的全域文旅康养图景。

“这次的行程处处有商机、处处有惊喜、处处有奇迹,一路走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大理的美丽风光和发展的无限潜力。”荷兰蓝天国际商务文旅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CEO董丽莉说,本次考察结束后,我还计划到保山、腾冲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多方面挖掘云南文旅产业资源,寻找投资项目,助力云南文旅产业发展。

“我们此次来云南考察,主要是想依托云南的优势,寻找发展花卉产业的契机。” 广西花卉协会会长韦敏表示,云南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花卉种植,而大理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更为花卉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能与云南开展合作,携手打造花卉文旅新名片。

“两天的行程太短,希望还有机会多到云南其他地方走走。”

“我们深切感受到云南在文旅产业上的布局和崛起的势头。”

“我们愿意发挥以商招商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在文旅康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第三届滇商大会考察组赴大理州的考察洽谈,既是一次探寻机遇、谋求合作的旅程,也是一场见证云南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的盛会。

从海东镇的文旅创新实践到双廊镇的艺术融合探索,从喜洲古镇的农文旅共富之路到洱源县的商文旅综合体规划,大理州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大理也凭借其丰富的资源、独特的魅力与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家的关注。

企业家们的积极反馈与传达的合作意向,将为大理州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不仅体现了大理州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显著成效,更彰显了云南文旅产业的巨大吸引力与发展潜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云南文旅康养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一幅生态优美、文化繁荣、产业兴旺的全域文旅康养新画卷将在云岭大地徐徐铺展,为全国乃至全球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手记

书写旅游胜地到生活目的地的“进化论”

■ 本报记者 董荣蓉

文旅融合,融什么?怎么融?

当这一诘问随着考察组脚步深入大理腹地,答案便徐徐铺开。在这片绿水青山间,历史遗珍、乡土文化与民族符号正以创新姿态焕发生机,勾勒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生动图景,也解锁了大理文旅产业如何带动旅游到旅居、再到定居的升级“密码”。

生态为基:

绿水青山间的经济蝶变

洱海之畔、苍山巍峨,在这里,考察组目睹了“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生态是大理最宝贵的财富、最动人的底色。大理市海东镇以“文旅+体育”模式盘活自然资源,将山水资源转化为消费场景;洱源县依托湿地公园与温泉资源,规划商文旅综合体,以差异化品牌承接大理外溢客流。

这里,生态保护不再是发展的桎梏,而是产业升级的基石——喜洲镇将对标大理保护改革发展的时代需求,以“农文旅教”新质文旅转型为发展路径,深入探索旅居时代新喜洲人的生活主张、生活态度、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激活经济发展的绿色动能。

文化铸魂:

历史符号的现代转译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大理的精髓,也赋予了苍山和洱海诗意的灵魂。大理的历史文脉在文旅融合中迸发出新活力。考察途中可以窥见,一系列大理历史遗珍、乡土文化、民族符号在新的时代里不断展现出新形态、绽放出新光彩,扎染、银器、木雕……这里将一门门非遗技艺转化为可感、可知、可体验的旅游业态,让千年白族风情成为吸引定居者的“精神磁极”。

这种始于山水、归于烟火的美,为大理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经久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产业破局:

从“流量”到“留量”的升级

当县域旅游竞争进入“留量时代”,大理的旅游业态也经历了一场华丽转身,从走马观花的旅游转向深入纯净的旅居,探索“旅游—旅居—定居”的递进式发展。从构建医疗康养、田园度假的复合空间,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到洱源老街“扫码泡温泉”等创新,将天然资源转化为全民共享的幸福体验,让短暂停留的游客转变为长期居住的“新大理人”。

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对旅游业态的精准定位,更是对人性需求的深度洞察——人们不仅满足于观光,而是追求文化认同与生活方式的更优选择。大理生动诠释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也让其成为游客向往的生活范式。

当考察组的车辆驶离洱海,苍山依然静默,但关于文旅康养的想象已不再停留于蓝图。大理正以生态为“纸”、文化为“墨”、产业为“笔”,书写着从旅游胜地到生活目的地的“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