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 页
信息公开
图片新闻
新闻聚焦
政协会议
履职荟萃
委员专栏
党派团体
省内政协
专题活动
政协机构
政协之窗
历史沿革
资料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沿革
>
图书室
> 正文
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
发布时间: 2006-04-24 10:55:00 来源:
云南政协网
云南省政协主席 杨崇汇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到这里来和大家交流学习体会,感到非常高兴。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用,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类文明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既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又与具体的国情、文化传统等密不可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召开了新政协会议,这个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诞生。50多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这一政治制度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独具中国特色的,是凝聚中国人民智慧的伟大创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下面,我就从5个方面来讲这个专题。
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政党是近代经济关系的产物,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政党制度是现代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当前,政党在事实上已成为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政权的政治核心和重要支配力量。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存,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翻译和介绍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其中也包括政党政治理论,也同时,组建了一些旨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摆脱帝国主义奴役的政治团体。1905年,孙中山创立同盟会,成为我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政党,由此揭开了我国政党历史的第一页,也开始了对我国政党制度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全面照搬西方的议会政治,并允许人们结社组党。一时间,各类政治团体风涌而起,出现了政党丛生、党派林立的局面,1911年时就达300多个。但是,随着袁世凯刺杀宋教仁,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恢复帝制,多党议会制彻底宣告失败。经过分化、瓦解、合并、重组后,后来只剩下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国民党等四个较大的党和自由党等一些小党。相对封建专制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也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其最终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历史,封建专制的政治势力非常强大,封建思想文化根深蒂固,人们也习惯于皇权专制统治,实行政党政治在当时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内外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革命的、民主的阶级与各种政治力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而效仿西方采取的竞争性政党制度却加剧了各政党间的互相厮杀和彼此争斗,在客观上却大大削弱了民主的力量。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实践表明,多党制由于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注定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921年,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诞生了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非常注重与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派紧密合作,很快赢得了社会各党派、各阶层、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和拥护,使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中对祖国的未来升起了新的希望。
但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却推行了一党专制,独揽国家一切权力,推行“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极力排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对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实行迫害和镇压政策。一党专政、军事独裁加上特务统治,从思想、理论和组织上置一切政党于死地,成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主要特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迫于国内外压力,蒋介石政府表面上允许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合法存在,但实际上始终不忘“限共、溶共、反共”,并掀起一次次反共高潮,其一党专制的实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反动面目迅速暴露,拒绝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发动全面内战,最终导致了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崩溃和军事上的失败。这表明,在中国实行排斥其它党派的一党专制,是违背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的,同样是行不通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联合各民主党派和团结一切革命仁人志士,并与之他们亲密合作,成为挚友、诤友,各民主党派和广大革命群众也都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共同致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从而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中国特有的政党制度,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意见并不是一开始就统一的。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感到,革命胜利了,新中国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行,民主党派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应该功成身退。在这一历史的关头,中国共产党站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高度,主动选择了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毛泽东同志对此有一段生动形象的阐述。他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从前有句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现在应该改作“飞鸟尽,良弓转”——转向更好更进步的方面去。这一格局的突出意义,一是孤立敌人——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二是新中国的建立,不能光靠一个党派,“大厦将建,独木难支”,需要多党派齐心努力,合作共事。就这样,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坚持其他党派长期存在、合作共事,创造了世界政党制度的崭新模式。
为实施好这一制度,1949年9月我们党创建了人民政协这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专门机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4年首届全国人大召开的5年期间,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首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参与国家事务、促进民主发展的重要活动场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会议上进一步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将原来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丰富了新时期多党派团结合作的基本原则,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1989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优点和特点。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从而使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升为国家意志。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多党合作思想理论归结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同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逐一走访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时指出:“要继续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团结奋斗中形成的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2003年中共中央举行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对我们在多党合作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今后都要坚持下去,努力把多党合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并强调“只有紧紧围绕我们的共同目标和共同事业,多党合作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才能造福于人民和国家”。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全会通过的政协新章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写入总纲。2005年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2月8日,中共中央进而制订下发发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是新中国成立56年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第一个文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所有这些都表明多党合作制度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加强。如今,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已被纳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范畴,其制度
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二、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柜架和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与内涵
如前所述,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逐步发展和建立起来,主要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这些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有力地保证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权利。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
上一篇:
关于完善对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登记监管的建议
下一篇: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主办
建设维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委员会办公厅
Copyright ©2016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引用,滇ICP备08100124号|
滇公安网安备530112020006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