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前堆,男,怒族,中共党员,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
邓前堆生活的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位于福贡县境内怒江峡谷深邃而狭窄的地方,那里山势险峻,江流湍急。全村有害扎、老娃当、格扎、拉马底、托底、培建六个村民小组,共265户人家,1043人。
六个村民小组除了拉马底小组聚居在瓦贡公路(省道)边外,其余的五个村民小组和全村60%以上的群众散居分布于怒江峡谷两岸半山腰和边远山区。
1983年,初中毕业的邓前堆开始与哥哥一起到缅甸做生意。在一次回家的途中,他不幸感染了疟疾,大病了一场,在村里的乡村医生细心照顾下才得以康复。 正是因为这段治病的经历,邓前堆深深感受到了乡村医生对于村民健康的重要性,也下了当乡村医生的决心,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28年来,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亲们病了,他都随叫随到,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为了医治因腹痛而处于昏迷状态的村民,邓前堆曾在深夜独自一人摸黑通过溜索到达怒江对岸,并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给被火烧伤的老人治疗, 他曾连续十余天每天过溜索、爬高山,赶到老人身边为老人清创上药、打针输液;因为联系不上病人家属,为了将摔伤的病人送回家,他曾背负病人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了 一个多小时;为了准确诊断病人的病情,他曾冒着被感染结核病的风险自费到县城进行化验,然后将药品亲自送到病人手里。如果遇到突发事故,邓前堆还会主动赶往现场展开医疗救助工作。
为了给乡亲们看好病,仅初中毕业的邓前堆,坚持边学习边行医,从没有放弃任何一次学医培训的机会。同时,他还坚持每月进山入寨巡诊,用民族语言宣传解释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常识,提高了村民的保健意识。
1983年至1992年,他的工资从一开始的28元涨到了38元;2009年之前,每月仅有126元的补助;2010年,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也由乡村医生负责,每月工资收入涨到了400元,再加上300至400元的诊疗费和各项公卫补助,仅够一家4口人勉强过日子。1992年,为了方便当地群众看病,邓前堆把家搬到距村卫生室500米的公路边。从昔日的茅草房、油毛毡房到现在的小平房,九年的光阴,省吃俭用的邓前堆一家在靠大岩石而建的三间小平房里,除了几件简单的家具外,就只有新添的一台小电视机。
由于待遇太低,有三名曾与邓前堆一起工作的乡村医生离开了,只有他一直坚持下来。石月亮乡的领导有意让邓前堆出任拉马底村委会副主任,但他婉言谢绝了,因为村里本来就缺医少药,村民看病需要他。有人曾劝他放弃当乡村医生,到外地打工,每个月至少也能挣1000多元,邓前堆同样放弃了。
在乡亲们的眼里,邓前堆是随叫随到的“阿邓医生”,对于乡亲们来说,邓前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拉马底村的很多人都能绘声绘色的讲述有关“阿邓医生”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正不断地被乡亲们传颂着。
责编:魏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