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专栏 > 委员风采 > 正文

“潇洒”相伴 爱心为友

发布时间: 2016-12-26 12:44:54   来源: 云南政协新闻网  

21年前初中毕业,与3个姐妹相约到芒市学理发,21年后将一个理发屋建成美发美容连锁企业,并将助老扶弱融入到企业发展中,给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爱心和快乐。她,就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政协委员、芒市潇洒美业经理杨玉兰。

1994年,16岁的杨玉兰与3个小姐妹相约来到芒市学理发。她一边向师傅认真学习理发技术,一边观察不同顾客的发型喜好并牢记在心。时光转瞬即逝,近一年的学徒期满,杨玉兰到潇洒发屋打工。在半年的打工时间里,杨玉兰的技术得到了顾客们的好评,大家都喜欢让这位面带微笑、技术娴熟、服务周到的小姑娘为自己理发。后来,潇洒发屋老板将店转让给了杨玉兰。从此,杨玉兰走上了从学徒、打工妹到发屋老板的创业之路。

由于技术娴熟、服务热情周到,潇洒发屋深受顾客青睐。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杨玉兰决定拓展业务,将潇洒发屋更名为潇洒美业,并在芒市、龙陵、昌宁设立分店。

1998年,共青团德宏州委开展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服务活动,杨玉兰带着员工们加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中为群众理发,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个体劳协组织义务下乡理发,她又带着员工为孤寡老人热情服务。虽然,关门歇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减少了营业收入,但每当看到孤寡老人们脸上荡漾起的幸福笑容,她感到无比的快乐。从此,“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成了她的座右铭。

为使老人们安度晚年,杨玉兰在6个分店均设立了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的告示,并通过手机微信向人们传递服务信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她则将手机号码留给老人们,接到电话就登门服务。许多老人感慨道:“杨玉兰真是好闺女啊!”

从2000年开始,她在店里实行了军人半价收费服务,并在每年建军节、迎接新兵、欢送老兵时,带领员工到军营为子弟兵免费服务。同时,还在军分区设立军人理发店,每星期定时为军人提供理发服务。春去冬来,子弟兵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但杨玉兰拥军情始终如一,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拥军“好嫂子”。

店里一位员工得了重症,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积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杨玉兰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组织员工捐款,并通过1元行动为患病员工募捐到1.8万元善款。杨玉兰还积极参加德宏州宁养院组织的赴乡村关怀临终病人活动,有的临终病人伤口化脓发出阵阵臭味,但杨玉兰始终面带笑容为病人理发。

为让瘾君子早日戒断毒瘾,掌握一技之长融入社会。杨玉兰还组织店里的技师到强制戒毒所,为戒毒学员开展了两期美发技能培训。

潇洒美业不仅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也为待业青年提供一技之长和铺就一条就业之路。19年来,潇洒美业共吸纳待业青年350多人,有的掌握技能后回到家乡开创事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有的则留下来与潇洒美业共发展,有的则慕名而来加入潇洒美业的队伍。

高级发型师张师傅有一身好手艺,在外漂泊多年没有积蓄,听到杨玉兰待人好,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登门应聘。一接触,果然如此,从此,张师傅结束了漂泊,留在了潇洒美业。如今,张师傅娶了妻,买了车子和房子,日子过得幸福甜蜜。李师傅中年离异,整天闷闷不乐,加入潇洒美业后,刻苦钻研业务,成了店里的业务骨干,收入也成倍增长,她还动员待业的女儿和女婿也加入到潇洒美业的快乐行列中。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杨玉兰认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养生、美容、护发的需求日益增多,她曾在提案中呼吁,教育部门要结合大众的需求,在职业学校里开设美容美发和养生专业,让学生学有所用,同时不断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19年风雨兼程,杨玉兰将潇洒发屋发展成为拥有跨州市6个分店的企业。19年的辛勤耕耘,她将潇洒美业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美德传递到了德宏州和保山市的很多地方。


责编:魏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