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云南省政协常委的身份,林卓华还有多个和云南有关的社会头衔:云南省海外联谊会理事、澳门云南商会会长。出生于澳门的广东新会人林卓华和云南渊源颇深。
练好提案基本功
自2003年林卓华成为云南省政协委员到2006年成为云南省政协常委至今,3届政协委员履职经历让林卓华对提案工作有许多感悟。
“每届政协委员换届时都会增加很多新委员的面孔,这些新委员有很多都没有参加过政协会议,都是第一次履行委员职能。”林卓华说,特别是港、澳界别的政协委员,因长期没有居住在云南,对云南的省情并不是十分了解,提交提案也就很难抓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提案履行委员职能成为了一大难题。为此,他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委员熟悉提案工作,了解提案工作各项程序,拓宽委员知情明政的渠道,帮助委员练好基本功,帮助委员了解省情。可以通过每年全会前召开提案座谈会、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组织港澳委员通过考察视察等,及时掌握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了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动态。
另外,除了帮助委员提高提案撰写能力,林卓华还建议将“提案须知”列入省政协全会《会议须知》,进一步提高提案撰写质量,还要定期由省政协提案委对港、澳界别委员进行培训。
发挥优势拓展滇澳合作
积极推动滇澳合作交流,也是林卓华履行委员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林卓华认为云南与澳门的人员交往和经贸往来日趋频繁,两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滇澳两地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林卓华说,云南是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窗口”,而澳门是连接葡语系国家的“纽带”,澳门可通过云南这扇“窗口”走进东南亚、南亚寻商机,云南则透过澳门这座“桥梁”打开葡语系国家的市场,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将可以拓展滇澳两地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每当昆交会期间的东盟华商论坛举行,林卓华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来昆明参会。透过这个会议,林卓华看到云南与澳门两地的经贸合作成效明显。近年来,澳门商界在云南投资的金额逐步攀升,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涉及旅游、度假村、会展等领域。
林卓华说,滇澳合作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两地各自的平台作用,建议成立“滇澳平台效应工作小组”这样专门的工作机构,研究、协调和落实各项合作事宜。
林卓华认为,要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云南,扩大云南省对外开放的步伐是关键之一。云南省各部门要加强和加快对外交流联系工作,让境内外企业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云南。同时还需彻底改善投资软环境,树立政府服务观念,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建议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创新的对外交流活动宣传云南省的投资环境,灵活地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由云南与澳门联合开展或参与国际性经贸活动,让澳门、香港、台湾及国际客商认识云南、了解云南,发挥云南省的资源优势,吸引外商到云南投资兴业。
心系民生建诤言
从少数民族的就业情况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再到关系百姓民生的医疗体制改革,林卓华多次提交提案建言献策。几年前,他就曾在省政协全会上呼吁改革医疗体制的问题,2015年省政协全会期间林卓华再次关注医疗体制改革问题。
“以药养医,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因素之一。”林卓华说,长期以来,政府公共财政对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投入明显偏低,致使一些医疗机构依靠“以药补医”和收取过高医疗服务费用维持运行,这种趋利行为导致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
“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林卓华建议云南省加大医疗保障力度和实行医疗保险计划,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特别是要通过医保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看病就医问题,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则可以通过商业保险来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另外,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制定“医疗过失审裁机制”。对医疗过失按严重性给予处罚,停业或是追究刑事责任。
除了为民生改善建言献策,林卓华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助贫困小学,支持教育事业,地震发生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云岭大地上留下了林卓华爱心履职的串串足迹。
责编:魏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