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政协系统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同于传统的政协履职方式,其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三级政协联动发力,二是直接服务农村群众。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县级政协是开展“双助推”工作的第一线和最前沿,承担着十分重大的责任。
县级政协开展“双助推”应立足三个优势
县级政协是全省政协系统开展“双助推”的根基所在。三级政协联动助推,无论是省政协,还是州市政协开展的“双助推”活动,大部分都要依托县级政协来开展,各项工作大部分都要依托县级政协来落实。“双助推”行动,李江主席最看重的就是三级政协联动。在全省政协系统的三级政协组织中,省级1个,州(市)16个,县级129个;3万政协委员中,省政协委员只有6百多名,2万多委员在州(市)和县级;州(市)和县两级的政协委员基本上驻县驻乡(村)。因此,“双助推”行动的组织力量、工作力量、队伍力量,大头都在县级政协,重心在县级政协。如果县级政协的“双助推”行动工作实、实效好、有特色、亮点多,全省政协“双助推”工作成效自然就出彩,全省政协系统的履职品牌就能更叫得响,社会影响就会更大。
县级政协同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县级政协身处基层,融于基层,与全国、省、州(市)级政协相比,更接“地
气”,更沾“泥气”,也更有“底气”。我理解,县级政协的主要履职对象和内容,很多是围绕“三农”工作展开;县级政协的各位领导、各委室的同志,比较掌握“三农”工作和巩固脱贫成果工作的形势任务和政策规定,比较了解本地农情、乡情、村情和民情,比较知道广大农村群众的急难愁盼,大多数同志是农村工作和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助推起来相对能够找到着力点和抓手。
县级政协开展“双助推”符合履职下沉的工作导向。除日常履职平台外,根据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各级政协都在推行履职平台建设下沉。如全省正在推进的“协商在基层”“委员工作室”“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这些政协履职平台,大部分在县政协落地落实。县级政协完全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履职平台,融合推进开展“双助推”活动。
县级政协开展“双助推”应聚焦“四个着力”
“双助推”行动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没有任何模式和经验可以复制或借鉴,如何发挥政协优势,开展得更有成效、更加符合“党政所想”“群众所需”,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思考、共同探讨与实践。通过这几年的履职实践,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着力以上率下做示范。从政协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出发,就是要对广大政协委员进行系统深入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行动引领。这么重大的专项行动,要全面、深入、扎实推进,必须靠率先垂范做示范引领。党组要带头为主席班子做示范,主席班子要为各委室、各个界别(委员活动组)做示范;政协组织要为政协委员做示范,党员委员要为党外委员做示范,委员要为界别群众做示范。通过一级示范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层层传导责任和压力,层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带动政协助推力量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聚焦,才能推动“双助推”工作形成好的局面。
着力发挥政协的组织作用。县级政协的各委室、界别(委员活动小组),是全省政协系统最基层的基本单元,也是我们县级政协的基本组织架构体系,这些政协基本单元都联结着一定数量的委员,是开展“双助推”的重要依托。应该充分发挥这些政协基本单元长期植根农村的工作优势、深度联系群众的桥梁优势、紧密联结委员的纽带优势,积极鼓励支持每个政协基本单元,在“五项助推”“10件实事”当中,选择适合本委室、本界别(委员活动组)能做得到、做得成、做得好的“双助推”项目,开展富有自身特色的“双助推”活动。
着力凝聚委员力量。委员是“双助推”行动的主角,广大委员对“双助推”行动的理解程度、参与广度和深度,决定着“双助推”行动的成效。要真正树立服务委员的理念,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引领和政策引导,讲清楚讲明白“双助推”行动的重要意义和要求,突出强调委员身份不同于其他人员的政治属性,须牢记“国之大者”。注重帮助委员树立荣誉感,激发委员为国为民参与的政治热情,强化理应带头、理应担当的责任意识。注重搭建参与平台,耐心宣传介绍推荐“党政所想”和“群众所需”等“双助推”需求,积极为委员参与助推牵线搭桥创造条件,对委员开展“双助推”加强业务指导,做好相关服务。
着力打造助推亮点。助推亮点是助推成效的集中反映,也能激励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干部更加奋发有为积极参与。每个县都有各自独特的县情,每个县级政协都有自己的履职特点。县级政协应紧密结合县情和自己的实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谋划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双助推”活动,形成自身特色和亮点。比如,可以围绕“五项助推”选择某一项目,集中力量开展助推;可以围绕委员的示范引领效应,树立一批可学习借鉴、可复制推广的委员典型,带动其他委员开展助推;可以依托在乡镇的政协委员,围绕“10件实事”开展各种类型的助推;可以围绕党委政府安排的定点挂联村镇凝聚力量开展助推。打造助推特色亮点,特色要“特”在党委政府的肯定认可,亮点要“亮”在人民群众的真诚欢迎。
县级政协开展“双助推”应抓实五项工作
加强研究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和综合性。政协作为政治机关,组织开展重大行动,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讲政治把方向。一系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是组织开展“双助推”行动的重要遵循。一要研究把握“三农”政策导向,时时以政策为准绳把方向,经常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及省州(市)政协党组的工作要求,吃透文件精神要义,从政策规定中找准行动方向、定实举措,确保“双助推”工作方向不偏、重点突出。二要研究把握本级“党政所想”,在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下开展“双助推”。加强同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教育、人社、卫健等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主责部门沟通对接,了解工作动态,掌握短板弱项,谋划部署精准发力,与党委政府形成同频共振、同行同向的工作格局。
加强机制建设。在过去的工作中,已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做法,关键是要坚持好、运用好、发挥好,以机制推动工作落实。一要落实好工作指导机制。在省委定点帮扶部署安排基础上,省政协由11位主席会议成员分别挂联57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头开展“双助推”调研、督促和指导。有的州市政协也采取了类似主席班子成员分别挂联负责,由机关各委室、各界别和委员活动组具体负责,分别牵头“五项助推”“10件实事”的推进措施,这项举措非常有必要。建议没有采取这一做法的县级政协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用机制推动“双助推”工作走深走实。二要落实定期推进机制。按照省政协党组部署要求,省政协建立了一季度一分析、半年一推进和一年一总结机制,定期收集情况、总结交流、推进落实。建议县级政协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分析一次“双助推”行动开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年底总结交流一次工作。三要重视助推办专班建设,抽调得力骨干参与助推办的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确保日常工作畅通无阻。
加强平台搭建。一要畅通委员参与渠道。“群众所需”“党政所想”同“委员所能”分别在两头、两地,需要政协在中间“建桥梁、结纽带”。要首先充分掌握本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方面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委员介绍助推需求信息,疏通政协委员与脱贫乡、脱贫村及脱贫户之间联系的渠道,推荐可以参与的项目,确保每位政协委员有劲可以使上得力、有钱可以办成事,让有意愿有条件有能力的委员承担更多责任、展现更大作为。
二要多路径、多模式、多方位搭建“双助推”平台。要因地制宜探索多种路径和模式,千方百计为委员参与助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源的委员都能参与到“双助推”工作中来。一是充分依托近期创新的履职平台。比如,全省正在推进的“协商在基层”“委员工作室”“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履职平台。二是为充分融入党委政府开展的重大行动搭建平台。比如,省政府救助平台已经上线运行,目前已开通基本生活保障、就业帮扶、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事项。我们可以围绕“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组织开展帮助群众寻找工作、培训技能等助推活动。比如,全省正在推进实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可以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围绕村庄规划和建设、产业发展献计出力。比如,各级党委部署了定点帮扶工作,安排了任务,可以选择一个示范点,统筹推进定点帮扶和“双助推”行动,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点面结合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
加强总结宣传。从全省县级政协层面看,在脱贫攻坚助推行动中,虽然各级都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还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没有能够进行深度挖掘总结,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及时宣传报道。
加强督促落实。省政协主席李江强调,全省广大政协委员,每年每位委员至少参加1项双助推活动或办“1件实事”。鼓励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委员承担更多责任、展现更大作为。这是作为今年三级政协委员履职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前期委员参与意向调查统计中了解到,省政协委员和一些州(市)政协、县级政协委员均达到了100%。从有参与意向到参与活动再到出实际成效,还需要各级领导强化工作举措,督促推动各委室各部门,组织全体政协委员付诸行动,把“双助推”决策部署变成“双助推”行动的成效。 (省政协“双助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