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2月17日上午,云南省政协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双助推”行动第四次工作推进会,听取16个州(市)政协推进“双助推”行动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问题,统筹研究明年工作。现摘要刊发相关内容。
全力助推显担当 群众冷暖记心上
——全省政协系统“双助推”行动第四次工作推进会发言摘登
昆明市政协
工作有方案 活动有实效
昆明市政协以办好“10件实事”为抓手,着力开展“五项助推”活动,推动“双助推”行动走深走实,取得实效。
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出台了《昆明市政协系统开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双助推”行动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主要任务、方法步骤。提出在“双助推”行动中,将助推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主席班子成员、专门委员会和具体工作人员。市政协党组还把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市政协主席班子成员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清单,进一步落实了领导班子助推责任。各县(市、区)政协也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职责任务,确保“双助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昆明市政协把开展“双助推”行动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在“双助推”行动中,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组织所联系的界别委员聚焦昆明市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东川区、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创建“一县九镇”(安宁市及盘龙区、晋宁区、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石林县等9县、区各一个乡镇),紧扣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助推脱贫群众就业、助推集体经济壮大、助推群众素质提升、助推人居环境改善“五项助推”重点内容开展各具特色的助推活动。
牵头做好66家市级单位对东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点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工作要求,组织召开东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点帮扶推进会,督促市级单位落实帮扶责任、稳定资金投入,积极为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村办实事、办好事,实施了一批帮扶项目和民生工程。
昭通市政协
统筹抓落实 添砖再加瓦
昭通市政协制定了《昭通市政协“双助推”行动领导小组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主席会议成员挂联国家、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县的职责,专委会发挥特长牵头统筹落实“10件实事”的任务分工。聚焦昭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点、难点问题,根据省政协提出的“5项助推”重点要求,发挥政协组织优势,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积极抓好调研,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协调各类产业扶持资金流向最需要、最适宜的地方,发展特色产业127个,提供技术服务63次,帮助脱贫地区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42次,销售金额185万元,受益群3.4万人(次)。
同时,组织农业界别、科技界别、工商界别委员积极出钱、出力、出智发动群众整合资金、流转土地发展苹果、马铃薯、天麻及生猪、肉牛等种植、养殖。一大批委员能人走在前列,带动成立各种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走增收致富道路。比如,绥江县政协动员委员傅建朝兴办加工车间、带动群众扩大种植面积。各地委员共提供就业岗位275个,帮助230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帮助脱贫地区县(乡)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提供医疗设备,投入资金158万元,组织开展业务培训44次、开展义医义诊58次,直接受益群众1300余人(次)。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7次,积极为人居环境整治建言献策,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根据昭通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在全市阶段性重点工作中添砖加瓦,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推进领域,均活跃着全市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助力身影,针对关键性问题提出政协思路、政协解决办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
曲靖市政协
助推重示范 委员齐参与
曲靖市政协把“双助推”作为全市政协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狠抓落实。召开全市政协系统“双助推”工作会议,传达学习省政协“双助推”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出台《曲靖市政协系统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行动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开展“双助推”行动,全市2700余名政协委员积极参与、全力助推,“双助推”行动委员参与率达100%。
加强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双助推”与相关部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相融相通、研究透,完善“双助推”示范点工作项目清单。突出市县两级政协组织和委员主体作用,健全“双助推”联系工作制度,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专委会、界别组联系到县、“双助推”工作示范点,形成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全面参与“双助推”的工作格局。与各县(市、区)政协组织共同谋划,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9个县(市、区)政协均在持续巩固拓展原22个脱贫攻坚示范点建设成果的同时,重新精心打造政协“双助推”行动工作示范点9个。其中,市政协会同宣威市、会泽县、富源县政协,分别在普立乡攀枝嗄村委会,大桥乡磨盘卡村委会,中安街道海平社区树依村委会打造“双助推”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各县(市、区)政协开展好“双助推”示范点工作。
政协委员开展“10件实事”帮助脱贫群众选择一个合适产业项目1035个,参与委员1000余人;为脱贫户产品销售提供渠道2079次,为脱贫户劳动力提供30133个就业岗位,资助2605名脱贫户学子,为脱贫群众开展304次义医义诊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活动,为脱贫群众开展230次文化活动,为脱贫群众产业发展提供9026次技术服务,为脱贫群众开展一次爱心义捐活动401次,为“双助推”提出3001条好建议,为脱贫群众开展绿色生态帮扶70次。
玉溪市政协
履职更用力 展现大作为
玉溪市政协把“双助推”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年度工作重点,与政协履职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委会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通过开展委员界别活动、组织委员调研视察等方式,为委员参与助推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做好服务保障,让委员在履职中积极参与行动、在履职中完成“双助推”任务。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明确每年每名委员至少参加1项助推活动或办1件实事,引导委员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并将其纳入委员履职档案和常委年度履职报告,鼓励支持有意愿有条件的委员承担更多责任、展现更大作为。
把“双助推”行动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挂包乡村振兴联系点工作、“领导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等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实践。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头到乡村振兴挂包联系点、到家乡村镇察民情、访民意,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村庄规划编制等,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助力乡村发展。用活用好市政协300万元“急难小”提案办理资金,助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扎实抓好市政协机关乡村振兴挂包帮扶工作,为挂钩联系点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远镇卡腊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提供政协支撑,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市政协“双助推”示范点,发挥典型标杆作用。
同时,与政协履职结合起来,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调研视察,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工作落实。在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下,市政协民宗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分别就“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个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单位供决策参考。
保山市政协
牵住“牛鼻子” 协商更灵活
今年以来,保山市政协认真落实全省政协系统开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行动的部署,以“五项助推”“十件实事”为抓手和载体,扎实开展“双助推”行动,突出抓好产业帮扶和教育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广泛动员各级各界力量参与,做好“四篇文章”,把各项助推行动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两级政协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政策衔接、规划衔接、产业帮扶衔接、教育帮扶衔接等重点领域开展助推行动。针对部分群众脱贫质量不高,仍有返贫之忧;部分边缘户群众产业基础不牢、就业不稳定;部分脱贫群众还没有形成良性发展机制这些影响脱贫成效的风险和隐患,集中力量深入扎实做好相关后续工作,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组织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进村入户,与乡村共同研究产业发展问题,围绕党委政府产业发展总体部署,立足区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做到“发动而不鼓动”“引导而不误导”,着力发展蚕桑产业、生猪养殖、胡蜂养殖和肉牛养殖业;巩固烤烟、茶叶、核桃等传统产业,探索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澳洲坚果等高原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耕体验、休闲农业、农家餐饮、养生保健等乡村旅游项目,实现生态产业助力增收脱贫。
简化协商议事流程,采用灵活多样的协商形式,开展“院坝协商”“田间地头协商”“火塘协商”,让乡村振兴协商议事进村到寨入户。推动上情下达,把党政决策转化为群众意志,广泛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社会共识。增强治理能力,着力推动村组活动场所建设、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壮大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加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楚雄州政协
重视“接力赛” 提升竞争力
楚雄彝族自治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以开展“五项助推”和办好“10件实事”为载体,全力以赴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赛”。
楚雄州政协将“双助推”行动纳入年度州(县、市)政协全体会议提案征集、大会发言的重要内容,广泛发动州县市政协委员围绕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撰写提案135件、提出建议213条。将“双助推”行动列入州政协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意见,集中力量开展楚雄州“三产”融合,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工作和楚雄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情况议政性常委会协商;开展补齐产业短板,着力提升核桃产业竞争力、楚雄州森林和草原保护工作、楚雄州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专题协商;组织10县(市)政协交叉对楚雄州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组织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对楚雄州河(湖)长制落实情况开展视察监督,为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群众素质提升、集体经济壮大、人居环境改善建言献策。
楚雄州政协认真履行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打造全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领导小组组长职责,及时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多次深入县(市)和相关企业调研,督促指导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基地建设;带领相关部门外出学习考察藏医药、蒙医药产业发展和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先进经验,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展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州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深入武定县、南华县、禄丰市、大姚县相关村委会,免费向村民发放优质黑糯玉米籽种,开展地膜玉米示范种植,举办魔芋种植管理、生猪养殖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协调相关企业和部门捐赠价值14.6万元的医疗设备、常用药品和体育器材,全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素质提升。目前,全州已有2021名政协委员参与“双助推”行动,参与率达98 %。
红河州政协
合力办实事 助推有实招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协不断增强助推工作动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推动“双助推”工作走深走实。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州两级政协组织共有2709名至少参加了一件办实事活动,参与率达94%。
红河州政协将“双助推”的具体内容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任务有机融合,将“深入推进‘双助推’工作”纳入州政协党组5项重点办实事清单之一。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到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围绕“五项助推”工作深入开展调研,结合提案办理工作,协调落实资金共计300万元,推动解决了乡村规划、产业发展等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5个;鼓励机关党员结合个人工作和特长优势,对标政协委员为群众办“10件实事”的内容和要求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机关55名党员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05件,合力推进“双助推”工作。
在“双助推”行动中,注重突出界别特色,依托界别的优势,将开展“双助推”作为推动界别工作进一步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的载体,更好地彰显政协履职特色。在总结脱贫攻坚助推行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动员广大政协委员接续做好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委员活动组活动平台和委员履职APP平台,加强学习、持续组织动员,避免“抓一阵子松一阵子”,将助推行动抓在日常、形成常态、不断走深走实。通过持续发动,涌现出一批心系乡村振兴、倾力帮助脱贫群众的优秀代表。截至11月底,帮助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2332次,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663次、销售金额3.7亿元,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86次,帮助低收入人口寻找就业岗位10453个,为脱贫村壮大集体经济出主意想办法1080条,领办、创办或协办产业项目 252个,开展义医义诊1140次,帮助5414名学子完成学业、捐助资金512万元,为脱贫村人居环境提升出资出力,累计办实事2683件、投入资金3826万元,为脱贫地区美丽家居乡村建设建言献策2058条。
文山州政协
协商出成果 助推解难题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政协主动将“双助推”行动融入党委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全局,列入年度重要工作安排,认真谋划部署,牵头抓总高位推动助推行动扎实开展。动员全州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继续扛起政治责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把助推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以更大的力度投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实践,全州两千余名政协委员均采取不同方式100%参与到“双助推”行动中。注重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作用,利用全会、常委会会议、“双月协商”座谈会、调研视察等协商平台,聚焦民生协商议政、建言献策。比如,州政协聚焦民生“堵点”“愁点”“盼点”,围绕城市治理、就业增收、教育医疗等系列专题开展了民生问题大调研,形成一批调研成果报州委、州政府,得到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采纳,助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解决。
严格按照云南省政协的部署要求,重点抓好“五项助推”“十件实事”任务落实。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帮助发展特色产业21个,提供技术服务1200余次,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800余次。助推脱贫群众就业方面,开展就业技能培训800余次,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面,帮助脱贫村壮大集体经济出主意想办法1500余条,领办、创办或协办产业项目200余个。助推群众素质提升方面,开展宣教活动200余次、业务培训讲座400余次、义医义诊600余次,帮助完成学业1600余人。助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协调投入资金1700万元,为脱贫村人居环境建设办实事1500余件。另外,今年以来,州政协根据文山州还有48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洗澡设施的实际情况,倡导建立捐建“希望澡堂”平台,号召广大政协委员、企业家、爱心人士捐建“希望澡堂”,共募集770余万元爱心资金,建成“希望澡堂”71个,为2.5万余名学生解决了洗澡难题。
普洱市政协
助推重精准 多点齐发力
普洱市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积极组织全市两级政协组织和2000多名政协委员,围绕重点任务,主动作为、持续发力,助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市各级政协把“双助推”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同政协履职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总结运用脱贫攻坚助推行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调整充实市政协“双助推”行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抽调机关骨干人员充实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双助推”行动日常工作。围绕“五项助推”和“10件实事”活动,团结带领全市政协系统和政协委员,坚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精准用力、多点发力、形成合力。
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亲力亲为,深入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澜沧、江城、墨江、景东和宁洱、景谷、镇沅等县,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对茶叶、咖啡、肉牛养殖等产业,村办幼儿园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集镇规划建设等工作进行摸底,通过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撰写调研报告等形式参政议政。紧紧围绕“一乡一品”“一县多业”的产业发展思路,持续在绿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生物药业上下功夫,推动“十大绿色”产业升级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振兴乡村产业。
把驻村的委员作为助推行动的“生力军”,支持和鼓励他们立足部门实际,发挥挂联帮扶和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开展助推行动。
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这项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原料林基地建设,助力林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等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协商,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的批示肯定。
西双版纳州政协
统筹重协调 保障更有力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协把“双助推”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成立由党组书记、主席任组长,各党组成员、副主席任副组长,10个委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助推”行动领导小组,下设秘书长负责主抓的“双助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5名具有脱贫攻坚实战经验的政协干部全部纳入办公室工作人员,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主席会议统筹安排、各委室协调落实、助推办综合保障的工作格局。按照只要省政协有指示有安排,州政协就及时见行动抓贯彻的原则,先后在5次党组会、3次主席会、2次常委会、1次县(市)政协主席座谈会上,向广大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传达学习了全省政协系统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确保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省政协及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步调一致、同频共振。
突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职责,紧跟州委、州政府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先后组织开展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筑牢强边固防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8个专题调研,组织150余名政协委员深入一线、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广泛协商,找准问题、务实建言,提出有效建议220余条,多个调研成果获得州委批示、政府采纳,有效推动了一批边境小康村等重点项目、一批优势企业资源向重点脱贫村调整倾斜。
围绕省政协明确的任务和重点,及时向全州各级政协组织和792名政协委员发出动员令——《致全州广大政协委员的一封信》,围绕“七项助推”和“十件好事”组织开展调研视察、消费扶贫、爱心捐赠等活动1252次,受益群众3.4万人,建言献策1076条,为1.1万名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培训、1496名贫困人员创造就业岗位,帮助185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开展健康义诊活动41次。
大理州政协
走好“五步棋” 书写新答卷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协认真谋划,精心部署,用活走好“五步棋”,奋力书写人民政协助力乡村振兴新答卷。
结合大理州2021年度重点工作和州政协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印发全州政协系统“双助推”行动实施意见和2021年度工作计划。由州政协领导带队到全州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调研,督促指导全州12县(市)政协完成县(市)政协“双助推”行动实施方案制定,打造州县两级政协目标一致、共同发力、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等提案,列入年度重点提案进行重点交办督办,由州委、州政府领导和州政协领导领衔督办,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的解决,确保“双助推”行动有序有效开展。
聚焦“双助推”行动主题,抓实产业发展,由州政协领导分别牵头,机关各委室负责,组成6个工作组到五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和漾濞彝族自治县开展“5项助推”及漾濞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筹措6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活动的开展。目前,全州政协系统“双助推”行动正有序深入推进,一些助推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联合巍山县政协,以巍山县马鞍山乡红雪梨产业作为助推产业发展示范点,引进京东集团建立京喜农场直采“巍山红雪梨”,助推红雪梨特色产业走向全国。联合永平县政协按照“培训一人,带动发展一户”的总体要求,为137名学员(其中脱贫劳动力63人)开展“挖掘机技能、农家菜烹饪”专题培训。针对州政协挂包的云龙县白石镇白石村肉牛养殖产业技术落后、肉牛品种不优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以资金帮扶、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帮助建立“合作社+”以及村级综合服务部运行模式,推动当地肉牛养殖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村集体及村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德宏州政协
“量身”定方案 助推渠道畅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协始终将“双助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工作来抓,始终坚持围绕州委州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谋篇布局,制定年度“双助推”方案,让党组示范引领、班子示范带动、重点推进、专委会协调推进、委员全面参与的“双助推”工作格局不断成熟定型,助推工作目标一致、重点一致、步调一致,“双助推”成绩好、成果实。组织委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协商在基层”和“双助推”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在协商中助推,在助推里协商,有效推动一些重点工作的落实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在“双助推”中的生力军作用,积极为委员参与助推畅通渠道、架桥铺路。以专门委员会为主导,一方面,积极收集界别委员助推意愿,为委员“量身”制定“双助推”方案;另一方面,设计委员联合助推方案,组织委员围绕重点难点合力攻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要的助推内容。瑞丽“3·29”“7·04”疫情爆发后,疫情防控作为德宏的首要工作,全州倾尽所能参与到疫情防控中。受疫情影响,德宏出现了很多脱贫群众难以就业的问题,为了解决脱贫群众的就业问题,州市两级政协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发挥经济、农业、工商联界别委员优势,为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造条件;发挥委员宣传员的作用,结合调研视察活动、界别活动等,走村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帮助脱贫群众走出去就业。
同时,将参与抗疫情、勇担当作为“双助推”15件实事之一,鼓励发动委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医疗救助、社区网格、志愿服务、守边固边、宣传政策……每条“战线”上都能看到政协委员的身影,还有许多委员通过捐资捐物、建言献策发挥委员作用,涌现出一大批在疫情防控和边境管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党员,展现了政协组织、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高尚情怀。
丽江市政协
机制有创新 助推全覆盖
全省政协系统脱贫攻坚助推行动动员部署会之后,丽江市政协及时对全市政协系统“双助推”行动作了全面安排部署。确定了开展“五项助推”和“10件实事”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形成了有工作机构、有目标任务、有具体措施、有专人负责抓落实的助推机制,确保“双助推”工作落实落地。
丽江市政协领导班子以上率下,主动当担作为。市政协主席张卫国和副主席、秘书长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带头下沉基层,深入脱贫地区开展助推和调研活动10余次,注重思想引导和方案设计,把助推行动根植于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思想意识中,努力汇聚乡村振兴行动的强大合力;根据省政协工作要求,结合丽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及县级政协工作特点,把省政协的《意见》进一步具体化,市政协和5个县(区)政协先后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通过“协商在基层”“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履职平台,提出符合实际的任务措施和工作要求,确保《方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精准扣好助推工作第一粒扣子,保证工作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今年8月,市政协召开议政性常委会,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专题协商议政,积极为“双助推”行动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为每位委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创造机会,确保“双助推”工作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以专委会为基本单元,建立了“双助推”工作委员联络沟通机制,每一个专委会都明确了一位联络员,加强专委会与界别和委员的联系,及时向委员宣传开展“双助推”行动的有关要求,尽力为委员参与“双助推”行动提供服务,促进政协委员的广泛参与,努力实现“双助推”行动在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的全覆盖,确保每位委员至少参与1项“双助推”活动,确保每个县(区)打造出1至2个“双助推”工作示范点。
怒江州政协
把脉开方子 助推下功夫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政协就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全面投入“双助推”行动,委员参与率达到100%。
同时,先后召开主席班子会、常委会等会议,专题研究“双助推”工作,对“双助推”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为怒江开展“双助推”行动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今年9月9日,在怒江州政协工作座谈会上,分管“双助推”工作的州政协副主席和贵先对“双助推”工作作了再部署。对“双助推”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量化,进一步压实政协机关的工作责任和政协委员的主体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在“五项助推”和“10件实事”上下功夫、见成效,积极为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出主意、想办法,为脱贫群众增收致富办实事、做好事。
主席班子成员先后到四县(市)、重点乡镇、重点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调研督导。组织开展“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全州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工作落实落地情况专项视察活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社区治理视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题调研。通过开展各类调研视察,为“双助推”行动把脉开方子。
今年10月28日,在州政协第十一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11位政协常委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题作了专题发言,从不同视角对全州在防返贫监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着重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脱贫群众就业、集体经济壮大、群众素质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等重点工作开展重点提案督办。联合政协委员和委员所在单位,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分别到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大华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叶子花居社区等地开展走访慰问、上党课、义医义诊、金融服务、民情调研、助群众打扫卫生、整理家庭内务,帮助脱贫村解决人居环境短板弱项问题等活动。
迪庆州政协
保持好状态 着力“双助推”
全省政协系统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协及时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会议精神。
迪庆州广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培育不强、集体经济弱小、农民收入不高,一些脱贫户边缘户仍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全州政协系统和政协委员要继续巩固发展好业已形成的良好工作态势,继续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始终保持“一线”状态,把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作为履职尽责的一种重要方式和一项重要任务,贯穿始终。
截至目前,帮助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技术服务30次,受益群众5982人(次),参与委员63人。帮助脱贫地区开展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189次,销售金额156.16万元,参与委员126人。帮助脱贫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32次,受益群众8530人(次),投入资金147.9万元,参与委员33人。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寻找就业岗位626个,参与委员81人。帮助脱贫村壮大集体经济出主意想办法172条,参与委员172人。帮助脱贫乡村领办、创办或协办产业项目19个,参与委员29人。帮助脱贫地区县乡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开展业务培训讲座12次,受益群众3600人(次),参与委员13人;义医义诊6次,受益群众2815人(次),参与委员10人。帮助低收入家庭学子完成学业136人,投入资金50.97万元,参与委员53人。为脱贫村人居环境建设短板弱项出资出力,办实事432件,参与委员194人。为脱贫地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言献策382条,参与委员327人。各委、室积极为联系界别委员开展“5项助推”,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做好服务保障,着力以“双助推”行动增强委员履职实效。
临沧市政协
实事看得见 好事摸得着
临沧市政协突出用好“协商在基层”这一有效机制,把它作为“双助推”工作的主要载体,提升助推工作的组织化、具体化、常态化水平。把“协商在基层”作为政协组织和委员参与“五项助推”和“10件实事”的主要平台,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五大员”作用,引导委员在所驻乡镇(街道)就近就便开展助推工作,组织开展协商议事活动68场次,形成181条协商意见,推动解决具体问题71个。“边寨协商”案例入选全国政协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备选案例,被评为“临沧市全面深化改革十大典型案例”和影响临沧的30件大事。“建立农灌设施管护机制”等2个协商案例在《云南日报》“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专题报道中登载;凤庆县组建“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协商议事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和批示;“四个到边”助推“强边固防”“院坝协商”2项工作被评选为全省基层政协履职创新事例。
同时,紧扣市委中心工作部署,坚持五个结合,积极稳妥、有序有效开展“双助推”行动。依托17个委员学习小组,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部们的回信精神与开展“双助推”活动结合起来,确定“办实事清单”92项,完成71项。帮助建设班洪乡、班老乡2个“委员工作室”、9个边境村“协商议事室”,助推把临沧打造成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光辉思想的“示范区”;组织党员委员立足岗位实际,充分发挥界别和专业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双助推”工作衔接起来,力所能及地办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涌现出一批委员先进典型;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三个定位”,把打造世界一流茶产业、世界一流坚果之乡、全国一流蔗糖产业和打通云南—缅甸—环印度洋地区海公铁联运物流大通道等作为“双助推”行动的主要目标,使助推工作远近结合、有的放矢。组织委员对“加大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议题开展协商活动13次。 (刘娜 蔡林燊 王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