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题教育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实绩 ——省政协机关以主题教育推动民生实事解决

发布时间: 2023-10-30 11:37:10   来源: 原创  

省政协机关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将调查研究“问题清单”转化为“工作清单”,着力解决挂联点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服务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深化定点帮扶 提升“三保障”水平

省政协两级党组高度重视绿春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尽心尽力推进绿春县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主席会议、机关党组会议多次研究部署帮扶工作,分析研判帮扶现状,制定年度帮扶计划,明确任务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今年以来,省政协主席刘晓凯、副主席李学林、秘书长张荣明以及部分省政协厅级领导先后10次到绿春县,深入乡村和企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开展调研指导,为绿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谋划策、解难帮困。

省政协办公厅紧盯“帮县包乡带村”目标任务,多方协调项目资金,尽心尽力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上半年,省政协机关下拨基层政协建设资金44万元,下拨公益帮扶资金36.525万元,协调到位牛波小学运动场项目资金175万元;省政协机关派驻绿春县三猛乡腊姑村工作队协调资金20万元完成腊咪社区文化广场建设项目。驻哈德村工作队自筹工作经费5.27万元完成哈德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改建项目;驻爬别村工作队协调组织“开展院坝协商·建设文明村寨”行动专项资金10万元帮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省政协机关食堂线上购买绿春县农副产品4500元,机关处室线下购买农户茶叶1.88万元。截至5月底,省政协办公厅已直接投入帮扶资金85.8万元,引进各项帮扶资金205万元,直接购买农户农产品2.3万元,总计293.1万元,帮扶村“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水平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

深入实地调研 推动胡椒产业发展

绿春县于1971年就引入胡椒试种成功,随着种植面积逐步扩大,许多农户通过种植胡椒走上了致富道路。2000年,省政府把绿春县胡椒产业列入“兴边富民行动工程”给予立项扶持,县委、县政府把胡椒产业纳入“绿色产业富县”战略的重点项目,制定了打造“中国胡椒第一乡”和“云南省最大胡椒生产基地”的产业规划。

然而,省政协机关在帮扶过程中发现,近年来受病虫害问题、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胡椒产业后续发展乏力。

省政协乡村振兴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胡椒作为绿春县特色农产品,有产业基础,市场前景好,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可以运用政协资源开展有效帮扶。”

为落实省委2023年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做好“土特产”大文章的要求,省政协乡村振兴办公室围绕处室职责业务,按照属于基层实际困难、小切口、通过努力可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要求,将绿春县胡椒产业作为调研课题,两次深入绿春县胡椒主产区骑马坝乡、三猛乡等地,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现场察看、取样检测,与当地干部、企业负责人、种植户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收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详细了解绿春县胡椒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分远中近期目标,按照先治理病害、再夯实基础、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的胡椒产业帮扶思路,形成《绿春县胡椒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推动绿春胡椒产业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路径。

以商招商以企引企 助推产业振兴

为做强绿春特色产业,省政协办公厅以引进成立的哈尼高原生物有限公司为基础,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进一步做大做强绿春茶产业,为绿春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哈尼高原生物有限公司多次对接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两大合作企业到绿春考察并投资新业,开发绿春茶产业和黄连山优质水资源。目前正协商投资事宜。

自2020年起,省政协连续3年持续投入和引进资金372万元,帮助三猛乡发展了茶叶、梯田红米、沃柑、荔枝、枇杷、花椒等产业,助力农户增收。今年6月中旬,李学林率农科专家重点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开展调研,分层次对绿春县乡村干部群众开展产业培训辅导,积极协调农科院所开展技术帮扶,筹建专家工作站,大力推进技术帮扶,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记者 刘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