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正文

欢乐的壮族红饭节

发布时间: 2023-09-04 15:59:52   来源: 云南政协报  


■ 李光员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七月初一,位于彩云之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的壮族同胞,都要举行隆重的“壮族红饭节”。当地群众穿着民族盛装唱歌、跳舞,鲜艳的花米饭摆满了桌子,现场气氛热烈欢乐。

红饭节的“红饭”,又叫花米饭,是用一种叫红饭叶的植物染成的。花米饭又叫花糯米饭,是壮族人民喜爱的食品。在节日的头天,壮家妇女将红饭叶洗净放在锅里加水煮成深红色的汁,除去渣质,将泡好的糯米放入汁中浸泡三四小时后控干,用甑子蒸熟即成红饭。红饭色泽鲜艳诱人,装在碗里,犹如一朵初放的红玫瑰,馨香四溢,沁人心脾,吃时蘸白糖或红糖,味美可口。后来,红饭逐渐变成了红、黄、紫、黑、白等“彩色饭”。这些彩色食品,均是用红饭叶、羊咪咪花、紫香藤、稻秆等植物的浆汁浸染而成的绿色食品。红、黄、蓝、绿、紫等颜色不同的花米饭不仅颜色靓丽,且色泽鲜艳、清香可口、生津回味。每逢传统节日,壮家人都互相赠送花糯米饭,借以表达亲朋好友之间的盛情和敬意,祝福吉祥如意、幸福快乐。

据传说,壮族红饭节是纪念北宋时期壮族首领侬智高的民族传统节日。其时间不统一,有六月初一的,也有六月二十四的,还有七月初一的,各个壮族村寨欢度红饭节的日子都不一样,但都是以侬智高的部队路过寨子的时间来决定。时至今天,有的壮族人家也逐渐把红色糯米饭改为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寓意祭祀五谷改善了壮族的幸福生活,希望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

居住在文山市德厚、马塘、秉烈等乡镇的壮族村寨,每逢“红饭节”期间,各个壮族村寨都要选择一个吉辰良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壮族红饭节”。每年的红饭节前夕,壮族村里的壮族妇女采下紫兰藤染出紫色、菘蓝草(板蓝根)染出蓝色、靛叶染出黑色、羊咪咪花或是黄姜染出黄色,制作染成花糯米饭。壮族妇女亲手染出的花糯米饭,染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颜色,更是文化的传递、技艺的传承、工艺的展示。当地壮族群众用这种特别的方式传承着的民族文化,让人们记住浓浓的乡愁。壮家人邀请亲朋好友及附近村寨的汉族、苗族、彝族、瑶族、傣族等民族同胞一起欢度节日,共祝民族团结一家亲。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染红饭、舂粑粑、杀鸡鸭、宰猪羊,款待亲友;击铜鼓、舞纸马、对山歌,庆祝丰收,歌颂今天的幸福生活,展望美好的明天。

壮家人过红饭节一般2—3天,壮族的村村寨寨,热闹非凡,美酒飘香,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洋溢着欢声笑语。节日期间,壮家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老人和已婚妇女走亲串戚,互相做客;中年男子则结伴上山玩耍,或进行篮球、下棋比赛。姑娘们身穿节日盛装,成群结队找小伙子对唱山歌;小伙子也收拾打扮一番,来找姑娘们唱。若唱得情投意合,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就选择吉日定亲,结为连理。同时,壮族同胞们还用自己独特的舞姿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嘹亮的歌声歌颂着壮家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