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政协报记者 刘 霞
“白族三道茶,将白族人家对生活的解悟和智慧融进茶里,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韵就像人生意味悠长……”日前,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雨露乡花树大村蘑菇小屋精品民宿前,身着白族服饰的杨晓丽一边煮着热气腾腾的白族三道茶,一边向“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采访组记者介绍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情况。
“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坐在家里就能挣钱。”2024年,杨晓丽把自家房屋改建成民宿,看着坐满小院的游客,她开心地说:“8个房间,八九月份几乎天天满房,冬季来住的人会少一些,但来吃柴火鸡的人会多起来。开业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挣了10万多元。”
近年来,南华县雨露乡坚持“生态立乡、文旅兴乡”,以绿水青山为底色、以寻菌体验为特色、以乡村田园为基础、以风土文化为灵魂,探索出“大山林里找菌子、农家园里摘果子、趣味活动找乐子、闲来一起对调子、村子里边住帐子”的农文旅发展新路径。2024年,南华县风华雨露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景区收入同比增长32.58%,全乡实现旅游收入520万元,辖区内酒店、民宿接客量近2万人次,较上年翻一番。
蘑菇小屋精品民宿仅是雨露乡以农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风华雨露景区带动下,雨露乡洒披武村盘活山林资源,鼓励农户将林地经营权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实施20万亩封山育菌工程,走出了一条“野生菌+乡村游”的产业发展之路,带动村集体增收4万元、村民增收300万元;雨露乡罗文村通过与南华县绿耳蚁巢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一只鸡枞的成长史”研学之旅,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无产业支撑难题;雨露乡后甸村依托区位和气候优势,发展杨梅、冬枣、脐橙、椪柑、软籽石榴、蓝莓等特色林果种植1000余亩,热推乡村采摘游。
不仅如此,近年来,雨露乡抢抓打造“旅居云南”品牌机遇,积极争取“菌子山谷”沪滇协作、“白族非遗康养旅居”村集体经济等项目落地雨露乡,并依托传统村落与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探索联农带农机制,将更多的闲置农房改造为宜居住房,打造康养避暑、民俗文化、科普研学等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居点,推动雨露乡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综合发展。
截至目前,雨露乡已打造传统古村落——雨露村、蘑菇小屋精品民宿——花树大村、阿呀噜田园农庄——后甸村等多个旅居地,拥有旅居房屋60余间,推出音乐会、采菌体验、非遗体验等主题活动35场次,吸引了中老年康养团队、企业团建旅行团、职业旅拍团、亲子研学团、网络直播达人、艺术创客、青年自由旅行团等多个群体旅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