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之窗 > 政协知识 > 正文

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继续存在的必要性是如何论述的?

发布时间: 2004-08-30 15:55:00   来源: 云南政协网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全体会议执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对于这一历史性变化,不少人在当时还不十分理解。有人担心以后政协就不会再有多大作用,有的怀疑政协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也有人认为政协仍应是权力机关或半权力机关。对此,毛泽东于10月17日写了《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提纲》,12月19日又召集参加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的部分党内外人士座谈,对这些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毛泽东在这次谈话和以后的讲话中对政协继续存在的必要性作了重要论述。
 关于政协存在的必要性。毛泽东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宪法草案就是经过协商讨论使得它更为完备的。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
 毛泽东在谈到运用统一战线武器的意义时指出,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一定要运用统一战线的武器。我们自己要有主张,但一定要和人家协商,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要发挥各民主阶级各人民团体的作用。工农联盟是我们国家的基础,但还要懂得去运用在此基础上的广泛的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样动员起来的力量就会更多了。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要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长期共存的思想已经存在很久了。到去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这些口号就明确地提出来了。""各党派互相监督的事实,也早已存在,就是各党派互相提意见,作批评。"毛泽东提出的"八字方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人民政协的存在和发展展示了远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