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省内政协 > 正文

履职足迹踏遍高原 实干书写厚实答卷 ——十二届迪庆州政协调研视察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2-02-14 11:35:27   来源: 云南政协报  

迪庆州政协主席杜永春率队视察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建设推进情况

迪庆州政协调研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

迪庆州政协调研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

迪庆州政协视察全州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 本报记者 高月英 通讯员 李志荣 扎史品楚 文·图

调研视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凸显政协履职实效的重要抓手。只有把调研视察工作做好做实,才能找准关键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发挥好人民政协的“话语权”,真正使政协成为党政决策的重要“智库”、重要力量。

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的5年,州政协常委会聚焦“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特色小镇”“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调研视察,形成“大力推进纳帕海流域综合整治,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发展战略,高位推进品牌开发”等建议;围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带动作用”等建议。5年来,迪庆州政协用踏遍高原的履职足迹回答了“新时代之问”,践行了初心使命,体现了责任担当,为迪庆州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幸福贡献了“政协方案”,书写了一份厚实的履职答卷。

心系全州干部职工健康

迪庆州广大干部职工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是迪庆建设全国涉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和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的领头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肩负重大责任,面临巨大压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新迪庆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2017年,迪庆州政协把迪庆州干部职工医疗保健待遇情况列为重点内容开展调研,深入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省(区)和我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玉溪市、临沧市等5州(市)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学习。

在调研的基础上,迪庆州政协提出,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工作,既要使保健对象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也要提供优质高效的预防保健服务。要健全干部保健组织机构,建立定期巡诊日常保健制度,建立健全干部疗养机制,制定出台《迪庆州关心关爱干部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迪庆州离退休干部职工医疗保健工作方案》及《迪庆州干部职工疗养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切实做好全州干部职工保健工作,为干部医疗保健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设立干部保健基地医院,开设州外干部职工就医保健绿色通道。此外,要加大对全州医疗机构医疗设备投入的力度,制定出台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方案,提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

关注高中教育改革

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迪庆州教育起步晚、底子薄,尤其是高中教育中存在诸多难题。2019年,迪庆州政协为摸清全州高中教育工作情况,组织部分州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深入迪庆州、昆明市、玉溪市等州(市)的部分学校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发现,迪庆州高中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足,部分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学校的消防、饮水管网和供暖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学校及学生的需求等问题。

据此,迪庆州政协在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专题协商会,提出要坚持走全州集中规模办学路子,全面振兴高中教育;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高中教育办学条件;探索制定出台吸引优秀教师人才的激励机制,改革优化人才招录政策,提高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实施“三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程”,打造全州高中教育品牌学校等建议。

助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对迪庆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跨越发展意义重大。2019年,迪庆州政协把推动全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列入重点调研课题,深入迪庆州各县(市)相关产业发展的重点乡村、重点基地、重点企业进行了重点调研。

调研发现,高原特色产业已成为迪庆农业产业发展的亮点。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差,受基地、土地流转费用高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规模经营意愿不强,“小、散、乱”现象明显。加之,农产品品种多,杂而不亮,品牌优势不明显。此外,不少农田由于滥用农药出现污染,市场消费信心差,影响产业发展。

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迪庆州政协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严从实管控农田污染,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

擦亮香格里拉旅游“金字招牌”

旅游业是迪庆州的支柱产业,也是迪庆州政府着力打造的重点产业。受诸多因素影响,迪庆州旅游业形象曾一度受损,迪庆旅游业亟须补齐短板,重整旗鼓。对此,2019年,迪庆州政协围绕“迪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专题开展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视察,查找迪庆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重新擦亮迪庆州旅游这块“金字招牌”的建议。

此次视察由州政协主席杜永春带队,州政协部分文化旅游界别委员和相关委室同志参加视察。视察发现,迪庆州旅游业存在基础设施滞后、景区景点合作开发经营机制不顺、旅行社行业营运不畅、旅游宣传促销手段缺乏创新、文旅融合程度低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提出,要全面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一部手机游云南、精品自驾线路建设等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旅游产业发展布局抓好落实。要全面加快城区供暖项目建设,解决游客“住得暖”的问题,改善迪庆高原“高寒”印象;进一步擦亮香格里拉品牌,加大旅游宣传资金支持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推进文物遗迹和文化遗产景观化,把提升文化品位贯穿旅游业全过程,营造旅游目的地文化环境氛围。

加强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

为进一步促进迪庆州中医药、藏医药事业发展,全面了解掌握迪庆州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2020年6月8日至10日,迪庆州政协组织州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部分州政协委员和医药专家组成调研组深入迪庆州藏医院,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卫生院、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金江镇中心卫生院、金江镇兴文村卫生室,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中心卫生院、县中藏医院、县人民医院,德钦县人民医院、云岭乡卫生院等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发现,受地域、民族语言限制,迪庆州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相对滞后,中医药和藏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薄弱、投入相对不足,中医药和藏医药专业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藏药产业发展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迪庆州政协提出,要建立健全三级中医院(民族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地区民族医院机制,积极争取西藏、青海等地三级藏医院对口帮扶迪庆州藏医院,鼓励全国知名藏医药专家到迪庆州藏医院设立二级专家工作站,全面提升迪庆州藏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民族民间中医药、藏医药从业人员的扶持力度,制定特殊政策,将群众反映好、医术好的民间中医药和藏医药人员吸收到各级医疗机构中开展服务,大范围、多层次开展民族民间中医药传统师承工作,抢救性地继承民族民间医技医术。设立中医药、藏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州中医药、藏医药传承与创新,支持迪庆州开展民族民间中医药和藏医药文献、经方验方、医案的整理研究,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和藏医药文化、理论体系及中医和藏医临床技术方法的保护与传承。

迪庆州政协还从完善州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中医药和藏医药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州藏药开发和应用、加大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大力扶持州藏医药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助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

一直以来,迪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生态文明系列创建工作,先后出台了《迪庆生态文明州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2020年,迪庆州政协围绕“迪庆州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州”主题开展调研。

迪庆州政协组织部分州政协委员和州生态环境局、州住建局的相关负责人深入各县(市)的县城区公园和村(社区)详细了解乡村“一水两污”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亮化绿化、垃圾分类、生态产业发展等情况。

调研发现,虽然迪庆州全面开展了省级生态文明县(市)、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州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但各县(市)在推进过程中,受资金短缺等诸多因素影响,迪庆州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推进缓慢,主要表现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度不够、全域合力创建氛围不浓。

据此,迪庆州政协建议,落实领导干部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州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创建工作政治责任,对本行政区域的创建工作负总责。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实施青山、蓝天、绿水、净土四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七个标志性战役,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纳帕海流域综合整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主要交通干线美丽公路提升行动等重点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将“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园林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双拥模范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州、美丽县城” 创建工作同步开展,以“八城同创”为抓手,兼顾均衡,切实抓好创建工作的力度和进度。

促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

迪庆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全州总人口41.2万人,居住着26个民族,世居民族11个,是全国涉藏地区民族成分较多的地区之一,并且有“一村多教,一户多信”的宗教信仰特征,形成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局面。2020年,州委、州政府提出要把迪庆州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目标,围绕这一中心工作,迪庆州政协把“迪庆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开展情况”列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

调研期间,迪庆州政协围绕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情况,及少数民族特色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村建设情况,深入维西县塔城镇启别村哈达组、叶枝镇同乐村、叶枝土司衙署,德钦县云岭乡红坡村、飞来寺、奔子栏镇、东竹林寺、奔子栏玉杰村,香格里拉市尼西乡汤堆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与所到县(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深入访谈。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听取情况介绍,了解各县(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的基础上,迪庆州政协提出,要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长期列入迪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总体规划引领下,分别制定专项规划、实施细则、年度计划、项目规划,明确示范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努力争取国家、省把迪庆州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加大对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坚持把培植壮大特色产业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在示范区建设中,要注重抓人的素质提升这个根本;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传承发展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为进一步转变思想、开阔视野,积极吸收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具有迪庆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开创迪庆州依法治藏工作新局面,2021年,迪庆州政协组织部分州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主题,先后赴四川省成都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我省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参观、讨论交流、召开座谈会,结合迪庆州实际,深入剖析迪庆州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迪庆州政协指出,迪庆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相对于建设目标而言仍存在一定差距,推进依法治藏进程中依然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尚需进一步加强改进。

据此,迪庆州政协提出,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制度体系,全面协调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要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加大立法统筹协调,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要发挥“自治”强基作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矛盾纠纷长效化解机制,强化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要发挥“德治”教化作用,完善推广村规民约、城乡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和村(社区)居民行为准则,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基层治理潜力;要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建立网格化治理平台、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政法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力。

助推葡萄产业加快发展

葡萄产业是迪庆州重点扶持发展的高原特色产业之一。近20年来,经过全州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迪庆州葡萄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迪庆州发展基础最好、发展规模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突出的重点高原特色产业,为迪庆州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加快葡萄产业发展,2021年,迪庆州政协组织部分州政协常委、委员组成调研组,先后到德钦县酩悦轩尼诗、梅里酒庄调研生产经营情况,到两家企业种植基地实地调研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土地流转以及涉及流转土地农户的收入情况;在维西县以“维西县葡萄产业发展”为主题开展委员活动,组织委员深入永春乡藏地天香酒业公司及其种植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迪庆州政协提出,全州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各企业、广大种植户和从业人员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把打造葡萄产业作为强州富民之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酿酒葡萄主产区基层乡(镇)领导、村“三委”、驻村工作队员对葡萄产业发展的能动作用,培养建设一支懂葡萄产业、懂葡萄种植和管理的基层干部队伍,推动葡萄产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做好葡萄基地建设、种植、管理等技术的传帮带,成为企业与农户对接沟通的桥梁纽带,使政府、企业、农户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进迪庆葡萄产业发展。

州政协还建议,要进一步调整完善葡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克服与国内其他产区相比种植、加工规模较小等不足,以打造高品质葡萄酒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生态条件优势,全力打造香格里拉高原产区品牌,推进葡萄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政府主导,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和产品,把香格里拉葡萄酒产区打造为世界顶级葡萄酒产区,树立世界级葡萄酒品牌形象。

5年来,迪庆州政协还围绕脱贫攻坚推进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委员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情况,全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一体化提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等内容深入开展调研视察,提出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努力践行人民政协的新使命,为推动迪庆州政协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