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吴东洁 陆金福
“收购价格优势缺失,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我们也想种出好东西,但技术跟不上。”
“丝瓜农药残留较高,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技术指导。”
……
日前,一场院坝协商议事会议在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者米乡打落村的田野间举行。金平县政协领导带领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干部、企业代表,与村组干部、农户代表围坐在一起,以“牵手企业搭平台,联农带农促增收”为主题,共商“541”联农带农项目发展大计。
围坐院坝听民声 直面难题寻对策
“541”,这个在打落村家喻户晓的数字,代表着一份特殊的“收益约定”:种植户占销售利润的50%,公司占销售利润的40%,村集体占销售利润的10%。自“541”联农带农项目落地以来,翡翠丝瓜和豇豆成了村民眼中的“致富菜”,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新的问题逐渐凸显。
“目前,‘541’联农带农项目主要种植的翡翠丝瓜和豇豆,公司合同收购价与市场持平,导致农户增收不明显,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
“是啊,价格没优势,谁还有心思扩大种植规模?”
“丝瓜总有病虫害,农药喷多了又怕不合格。”
“希望相关部门能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科学种植。”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院坝里的讨论分外热烈。从价格机制到技术支撑,从种植规模到销售渠道,大家把问题摆上台面、把想法说给对方听。
凝聚共识破困局 四项约定暖民心
经过坦诚深入的交流,参与协商的各方达成了四项共识,每一条都直指村民们的期盼——
加强利益联结,扩大产业规模。通过完善“541”联农带农机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增收共赢。立足打造全县首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优化收购价格,激活机制动能。在保障企业和农户基本收益的前提下,结合市场供给状况和者米乡产业发展需求,将翡翠丝瓜和豇豆合同收购价提升至略高于市场的价格,切实提高政策精准度,激发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种植水平。整合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与龙头企业专业资源,制定针对性强的技术指导方案。定期开展集中种植培训,及时解决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先进实用技术直达田间、落到实处,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实技术保障,助力培养本土致富带头人。
打造优质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以建设全县首个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契机,按绿色食品标准规范生产流程,统一翡翠丝瓜和豇豆的品种、技术、采收及包装标准,培育优质特色品牌。依托企业销售网络对接商超、电商及批发市场,结合直播带货等新兴方式拓宽销售路径,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优价增效。
协商成果化动力 田间地头盼丰收
“这下心里踏实了!”
“价格涨了,还有人教技术,年底肯定能多赚点!”
“啥时候开始培训?”
“扩大种植规模需要啥手续?”
……
县政协领导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笑着对大家说:“协商达成共识只是第一步,后续我们会跟踪监督,确保这些共识落到实处。大家有任何新问题,随时可以找我们商量。”
这场院坝里的协商,不仅为冬早果蔬产业发展疏通了堵点,更让“541”联农带农机制有了更坚实的载体。在金平县政协的推动下,协商的成效正悄然转化为助农增收的动力,让乡村振兴的希望在田埂间慢慢绽放。